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非遗进课堂 赓续中华文脉
科左中旗融媒体中心赖星竹韩磊2024-04-03 12:19

马头琴是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族群众灵魂深处的重要文化符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小学持续开设马头琴特色课程,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傍晚时分,走进科左中旗实验小学,阵阵马头琴声悠扬动听。每周四的第七节课是科左中旗实验小学马头琴特色课程时间,五年四班的步依格带着自己心爱的马头琴来到课堂学习马头琴演奏。

科左中旗实验小学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演奏马头琴。摄影:赖星竹

科左中旗实验小学五年四班步依格说:“自从学习了马头琴,我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自信了。同时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了解到我们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非遗进课堂,让不会说话的乐器“活”起来。“活”是生活的“活”、是鲜活的“活”。在马头琴课堂,孩子们了解了马头琴的历史由来,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把兴趣逐渐发展成特长,再将特长变成技艺。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归属感。

科左中旗实验小学音乐教师何静介绍:“我很想通过我自己对马头琴的热爱,将马头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我们学校开展的特色课程,助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应用现代知识的同时,更多、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哪个是推弓,哪个是拉弓,怎样让琴音变得更加饱满,长音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何静仔细地纠正着每一个孩子在马头琴演奏中的问题。只要一练琴,平日里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就会安静下来,逐渐沉浸在琴声中。

何静正在给学生讲解马头琴的演奏技巧。摄影:赖星竹

非遗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个体故事和时代变迁。科左中旗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课题上不断探索,发掘非遗时代价值,在多领域创造新的交汇点,赓续中华文脉。

科左中旗实验小学副校长艾力国介绍:“今年我们学校逐渐完善民族特色课程设置、教师安排、活动时间、地点、授课内容等,充分利用教师特长和社会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发扬和传承蒙古族民族特色文化,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责任编辑:张枨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