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备赛训练 促进成绩提升
——科技创新助力体育高质量发展(上)
人民日报本报记者2024-04-08 00:00

  核心阅读

  随着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训练理念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优化。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融入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为竞技场上的角逐提供了强大支撑。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内,一块块测力板被铺设成一条智慧跑道。院长武文强正带着两名学生做数据测试。旁边矗立的数据大屏上,跑者的速度、步幅、步频,甚至摆臂、扭髋的角度等数值,不停滚动,武文强不时记录着数据。“新科技让训练效果更直观,也有助于优化训练。”他说。

  在竞技体育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过程中,科技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竞技体育从选材、训练、装备到运动康复,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新科技融入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为竞技场上的角逐提供了强大支撑。

  智能助力

  训练效果更显著

  起跳、入水,国家游泳队蛙泳名将覃海洋只游了不到一半,就起水游向岸边。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教练和技术人员围着一块显示屏做起了“算术题”。覃海洋刚刚从起跳台上出发和水下动作的全过程,被高速摄像机清晰记录,入水距离和角度等指标数值实时显示。怎样才能跳得更远,从而在比赛中建立出发优势?数据提供了参考答案。

  “范德伯格(南非队男子100米蛙泳奥运冠军)的入水角度是37度,我们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轨迹’。”覃海洋和教练认真复盘动作,结合数据反复打磨动作细节。借助新科技,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得以及时反馈,效果如何一目了然。

  以高科技硬件和智能云技术为依托,国家队训练有了“慧眼”和“智慧大脑”,备赛更科学高效。百度—上体智慧体育创新中心研究员卢飞翔介绍,该项技术已经应用到跳水、花游、体操、田径、攀岩等多支队伍的训练中,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武文强也表示,为运动员技术动作改进提供支持,是中国田径运动学院研究的重点内容,近年来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为进一步改善运动员技术动作、挖掘运动员潜力提供了更多可能。“过往在进行运动员技术分析时,不仅需要手动测量标点,采集到的运动数据也往往需要一两天才能得出分析结果。”他说,“现在的科技可以实现自动识别、实时分析,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能够随时监测到关键点的数据,大大提升了技术分析的效率。”

  刚刚结束队内选拔赛的国家射箭队正在北京集训。训练场上,除了常规的靶场外,还专门设置了技术分析靶场。多台高清、高帧率摄像机分布在起射位置的前后左右及上方,运动员无需佩戴任何设备,正常开弓放箭即可完成数据采集。

  动作技术分析团队负责人修瑜介绍,这套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系统,可以帮助运动员精雕细琢每个技术动作。据了解,运动员使用的反曲弓磅数多在40磅(约18公斤)左右。拉开这张弓所用的力,近似于用3根手指拎40斤重的水桶,开弓之后还需保持稳定,以便瞄准70米外的靶心,这对运动员来说,不仅需要刻苦训练,也需要科技助力,让技术动作更精准。

  “运动员每射出一支箭,会产生1万多个数据。这些数据经技术处理和分析后,会形成报告交给教练团队作参考。”修瑜说。

  随着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训练理念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优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小平表示,以大数据智能分析为基础的定制化训练方案被广泛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中。有了科技支撑,运动员每天的训练时间、强度,产生的效果以及训练后的恢复等都一目了然。“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竞技体育的较量,背后也是科技力量和科技水平的比拼。”陈小平说。

  装备升级

  竞技状态更稳定

  在今年3月进行的无锡马拉松赛上,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再度刷新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

  能够取得如今的佳绩,除了此前在东非高原月跑量超1000公里的苦练,教练肖丽还专门提到跑鞋对提升成绩的作用。“何杰所穿的跑鞋是针对中国选手的脚型设计的,让他跑起来更加轻松。”

  对何杰这样的顶尖选手来说,足底的科技与付出的努力同样重要。伴随他刷新纪录的这双跑鞋,大底耐磨性比普通橡胶底高3倍,重量轻60%。跑鞋碳板采用高强度碳纤维异构板,前掌推进效率达65.5%。

  科技添助力,带动运动成绩提升。陈小平表示,运动装备往往集新材料研发和新设计于一身,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也是体育科研创新的前沿阵地。

  位于山东省乐陵市的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内,新材料智能碳纤维自行车生产车间内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组装线和涂装线加紧赶制订单。

  东京奥运会上,由泰山瑞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豹系列自行车陪伴中国队选手刘佳丽创造佳绩,如今,企业正全力服务于中国华兴洲际自行车队,助力中国公路自行车选手争取巴黎奥运会积分。该公司总经理王春青介绍,这一系列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兼具高刚性、高强度,能承受车手骑行时受到的较强冲击力。“在自行车比赛中,选手之间的差距往往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因此对装备性能要求极为苛刻。”

  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材料,瑞豹碳纤维自行车拥有65项专利技术,并获得了国际自行车协会认证,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射击场,步枪运动员穿着的比赛服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比赛服不仅要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支撑以提升稳定性,还要符合国际射击联合会的一系列“硬指标”。此前,国家射击队的比赛服一直使用国外品牌。2022年3月,北京服装学院受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和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委托,组建跨学科团队,启动研发工作。

  “为了达到国际射击联合会标准,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实验,攻克了材料研发、版型设计等多项难题。”北京服装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王越平说,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终于制作完成了符合正式比赛标准的服装,初步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射击服研发成品。

  “目前,我们依然在努力优化各项功能,提升服装穿戴舒适性及稳定性。”王越平说,“未来希望国产的射击服能够应用到国际射击比赛中。”

  理念创新

  服务保障更有力

  “体操项目的专业性非常强,运动员对每一个动作都有十分精细的要求。”作为国家体操队科研团队负责人,何卫认真研究队伍的备赛计划和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从训练监控到伤病防治,再到营养康复,他和他的团队为国家体操队提供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全方位保障。“以前看体操比赛,只能记住一些知名选手的名字;现在看比赛,不光能叫出每一名队员的名字,还能记住他们的每一个技术动作。”他说。

  陈小平认为,当下,高科技和新技术大规模进入竞技运动训练成为世界体坛的趋势。他表示,科学化训练不仅覆盖运动员职业生涯各阶段,也包括营养、心理、体能、技术、康复等各领域。

  以备赛奥运会、冬奥会为契机,体育与科技进一步融合发展。以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体育科技自主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一批体育企业引入新技术、改良生产工艺,不断加强重点技术研发。

  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体科所”)为例,除了建立国家队“一体化”科研保障团队之外,体科所还积极跨学科跨领域联合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开展协同科研创新,联合不同领域专家开展奥运备赛科研攻关,推出了一批科研成果。“我们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成立赛艇科技攻关组,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重庆大学等开展了场地自行车高精度计时系统研发。未来将进一步打通体育领域与科技领域协同创新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体科所相关负责人说。

  刚刚结束的2024年全国网球团体锦标赛引入了“鹰眼”系统。所谓“鹰眼”,是基于多台高速摄像机的即时回放系统,通过计算机视觉和镜头追踪技术,分析计算球的落点,多用来解决比赛中的有争议判罚。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已经被应用到网球、台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多个运动项目的国际和国家级比赛中。“基于‘鹰眼’技术,我们进一步开发了网球专项训练功能,帮助运动员更精准地训练。”北京瑞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宪章说。

  “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运动员训练中。”陈小平表示,这些竞技体育科研成果还有望推广到大众体育领域,提高大众健身训练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本报记者季芳、李洋、刘硕阳、孙龙飞、王亮、李硕)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