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南昌大学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与江西省科协普及工作部共同发起的“星火科普耀赣鄱,科教融合育花朵”系列公益活动走进南昌县银河学校,开展了一场面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活动。银河学校初中生近200名学生在现场参加“中国航天”科普讲座,观摩、参与物理实验秀,其余学生在教室观看学校安排的直播。此次活动参与人员有南昌大学专家教授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江西省物理学会、江西省天文学会等科协系统科普专家。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科学的魅力,引导他们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起航,追求星辰大海的无垠未来。
活动伊始,南昌大学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顾问、硕士生导师杜侦教授作开场致辞。杜教授对“星火科普耀赣鄱,科教融合育花朵”主题系列活动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指出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技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中小学生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讲座环节,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博士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名为《中国的航天》太空探索之旅。
讲座以“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开篇,刘勇博士以此引述,强调了人类航天历史中的每一个进步,无不凝聚着无数探索者智慧的火花与辛勤的汗水。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刘博士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将中国古典诗词穿插其中,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带领大家穿越时空,窥见古人对月球的无尽向往,回溯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生动再现了我国航天人面对困难勇攀高峰、严谨求实的科研精神,指出当代青少年要从古诗文中发现科学问题,今后勇于探索这些科学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的理解火星探测的原理,刘教授邀请同学们上台,通过动作和肢体展示,模拟火星探测飞掠-环绕-着陆、巡视的具体细节,使在场学生不仅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宇宙探索的无尽奥秘,更在他们心中播种下对航天梦想的向往,带领大家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为同学们播下了梦想的种子。
“中国人何时能登上月球?”“科幻作品中的情节真正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人类什么时候可以移居其他星球?”……同学们脑洞大开,畅所欲言,表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与对航天知识的浓厚兴趣。刘勇博士将复杂的航天理论阐述的浅显易懂,并通过生动案例剖析,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航天科学技术的整体认知和体系化学习,有效促进了航天知识在青少年中的广泛传播和深入教育。
接下来的物理实验秀妙趣横生,将同学们的目光牢牢锁定。实验中,南昌大学洪文钦老师、王朝婉真博士等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展示了大气压的强大力量;激光破气球实验形象地说明了光的被选择性吸收奥秘;软绳提瓶实验演绎了摩檫力的神奇;五彩缤纷的彩虹风火轮阐释了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并告诉同学们在站台设置黄色安全线的原因……这些实验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揭示了物理学的内在规律和奇妙现象。同学们还被邀请走上讲台,亲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感,活动现场高潮迭起,点燃了活动现场的氛围,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使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到了物理科学的独特魅力。
“我们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将深入全省各地举办此类活动,借助高校、科协、学会等资源优势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素质。”全国最美科技志愿者、南昌大学星火科普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袁吉仁教授说道。
据悉,“星火科普耀赣鄱,科教融合育花朵”系列活动将通过趣味科普点燃青少年群体对科学世界的探索热情,提升其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助力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能力,也有益于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加快发展。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