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过行政区划调整、整建制划转的镇,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融入新环境,追逐新愿景?井冈山下,碧江河畔,碧溪镇给出了自己坚定的回答。
自2020年3月19日正式划入井冈山市以来,碧溪镇紧紧抓住发展新契机,把握“时与势”,统筹“量与质”,布局“点与面”,力行“责与为”,在井冈山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实践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
弹指4年间,如今,蝶变的触角已延伸至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进园区、入农村、走上街、到社区……变化发展的每一个故事总是温热而鲜活,真实而感人。
“时与势”的审度
将碧溪从泰和划归井冈山管辖,是各级党委政府着眼长远谋定的“大计”“大事”,对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推动两地以及碧溪自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然而,昔日偏远镇变身为城郊镇,如何转型发展?如何在新格局中找定位、明责任、作贡献?
破题,从一道“时与势”的思考题开始。放眼全局,碧溪已然是革命摇篮开发建设的前沿阵地,必须抢抓机遇实现大发展大突破;立足自身,不能像过去“乡下锣乡下敲”,只有主动融入大局中去逐新求变,方有广阔天地。
顺势而为、借势而进,在上级的坚强指导下,在各挂点驻村单位的助力下,也在自身的不断摸索中,碧溪探清了前进的道路。
思维层面,打破“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转圈圈”的观念桎梏,提出“依托碧溪园区的平台优势,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将碧溪打造成为井冈山新的经济增长极”;定位方面,把碧溪作为井冈山的新片区来规划布局,提出“农业示范区、高新产业区、精品民宿区、商贸集聚区”的发展目标;举措方面,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大提升、五年创一流”的思路,逐步以工业强镇、以农业富镇、以文旅兴镇、以生态美镇、以商贸旺镇,最终实现全域大发展大提升。
在一盘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的“棋局”下,四年来,碧溪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连续3年蝉联井冈山市年度综合考核一类乡镇第一等次,里陂、游家等村获评“吉安文明村镇”,石堆、石坪等村获评“省级传统村落”,荣获“江西省数字乡村创新发展优秀案例”,袁仁秀家庭获评“全国五好家庭”……
从“养在深闺”到“惊艳亮相”,从名不见经传到100余项荣誉的“加冕”,这是碧溪发展新活力勃发奔涌的见证,也是2.02万碧溪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新注解。
“量与质”的协同
20天完成S314改造升级项目征地263亩、1个月签订该项目正房拆迁协议12户,1个多月全面完成宜遂高速公路征地2625.34亩,3个月全面完成碧溪产业园项目一期征地任务850亩……
一个又一个数字的背后彰显了碧溪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决心,而征地拆迁的“碧溪速度”也成为一张“亮丽名片”,作为2021年度全市先进典型,受到井冈山市委市政府的特别嘉奖。
其实,征地与拆迁,补偿与安置,哪一点不关涉既得利益?从算小账到算大账,从看眼前到谋长远,做好群众的工作又谈何容易?所以,在紧急时间内争取征拆数量、征拆面积的同时,保障征地拆迁工作的质量尤为重要。
为此,碧溪镇党委带头组建征拆工作专班、成立征拆临时党支部,镇村干部全力开启“5+2”“白加黑”模式,开展“敲门入户”“夜访谈心”活动,真正倾听征迁户的心声,化解好矛盾纠纷,做好政策宣传,帮群众算好“经济账”“发展账”。
“修路是大好事,我们要支持的”“有了产业园,就可以留在家里上班了,征我的地,我是愿意的”“政府说了会把我们安置到位的”……从曾经的抵抗、疑惑、观望到后来的理解支持、心服口服,肖绍华、樊光平等征拆户的心声是碧溪征拆工作“质效优”的体现。
除此之外,不仅有10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拔地而起、引进落户了70余家企业,还跟进配套好了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快递物流站、园区服务中心等;不仅铺设了全长5.3公里的高质量柏油路——“拿碧”快速道,还开通了1小时一班次、3元一票制的碧溪至城区便捷交通路线;不仅推进“厕所革命”建成三格式合格户厕900余户以及完善各类民生基础设施,还积极开展“碧溪好人宣讲”“乡贤慈善捐赠”等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这一桩桩、一件件,彰显了碧溪“改面子”与“换里子”兼修、“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的发展哲学,也真是推进了碧溪社会经济发展“量质双提升”。
“点与面”的结合
循着S314省道,走进“省级文明村镇”三峰村。环顾四周,平坦开阔的硬化水泥路延伸到各村民小组,干净整洁的村巷旁太阳能路灯排列有序,修旧民宿、健康小道、文化广场、花卉苗木……既有江南古村文化的“魂”,又有新时代田园乡村的“味”。
“碧溪所有村的基础设施、硬化村庄面貌这一块,可以说直接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对于划转过来后最直观的变化,三峰村党支部书记尹春益说在嘴上、乐在心里。除此之外,三峰村还连片种植了300余亩油茶、200余亩井冈蜜柚,今年10月份以后还将新增300亩蜜柚,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绿富美”。
六八河畔,后垄山脚,有着古河道、古石桥、古码头、的古村落石坪村如今有了新“活法”:村里充分依托牛吼江的生态优势和古村资源,“牵手”市场化团队,量身打造了皮艇漂流、亲水乐园、江景餐厅宿等新业态,2023年五一开业至今接待游客8100余人次,经营性收入达12余万元。
“我们真没想到,曾经在泰和不起眼的石坪发展得这么好,变化这么大”,2024年初泰和赴石坪考察的一批干部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如今的石坪,不仅成为乡村旅游的“香饽饽”,还打造了生姜、“红美人”、罗汉果三个百亩种植基地,打响了“石坪生态醋姜”特色品牌,开设了“古树讲堂”,组建了乡贤理事会,等等,各方面发展正风生水起。
“一枝独秀不是春”,以点带面、点面共进向来是推进发展的重要“法宝”。
碧溪充分发挥三峰、石坪等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进18个村全面发展、全面进步:里陂村以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了“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的风景线;芙塘村种上了蔓荆子、黄栀子等中药材,建成了中药材保健酒厂,实现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于一体;太湖村引进鳗鱼养殖场每年给村集体带来5万元分红,还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曲尺村百亩凤梨基地里一垄接一垄的凤梨苗长势喜人……
一个又一个的村犹如在跑接力赛,如今碧溪所有行政村都已完成一个连片种植300亩或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可持续产业基地,还有越来越多的“红色名村”“生态名村”“产业名村”“文化古村”正如繁花般盛放,正逐步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一业兴向全域兴转变。
“责与为”的践行
“人民”二字,重千钧。
划转前,因是偏僻乡镇,碧溪的公共服务水平一度存在较大差距。这既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也是放在碧溪党员干部心头上的大事。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全员出动到街头整治占道经营、无序摆摊、占道停车,成立攻坚小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推动圩镇品质提升这一块,碧溪党员干部可谓是想尽了“千方百计”,同时也留下了数不清的汗水。
好在“星光不负有心人”。如今,走在碧溪街头,映入眼帘的是洁净宽敞的大道路、规划有序的农贸市场、焕然一新的商超店铺,新建的大型停车场、新时代文明广场、状元街商贸综合体等,还有一盏盏富有井冈山特色的路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亮了每一条背街小巷。
为推动党员干部以更强责任、更大作为做好“为人民服务”这篇大文章,碧溪镇聚焦“十大攻坚战”“4+1”重点工作,全力打好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提升攻坚战:以每周“干部夜学”推动业务比拼、专业提升,以“擂台比武”提升村党支部书记能力水平,以“黄橙红预警监督、综合性考核评分、阶梯式绩效奖惩、常态化作风督查”干部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能力一提干劲足,作风一变气象新。从“吃水难”“买山泉水喝”到推动自来水入户全覆盖,从生活垃圾乱堆乱倒到创新“镇投清运、村投清扫”城乡环卫模式、聘请困难户当保洁员,从乡镇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到推动组建碧溪镇教育基金会帮助扶优济困、提升设施,从产业发展零散破碎、竞争无力到组建镇投村投公司实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碧溪的党员干部用一个“实”字答好了人民至上的考卷。
“镇村干部的思维更活了、步子更快了。也确实更累了,但碧溪的大变化让我们更有成就感了!”南岭村党支部书记蒋裕民的话说出了所有镇村干部的心声。
砥砺4年,变在每一寸山水,更变在每一个碧溪儿女的精神面貌。踏着变化的节奏和步伐,我们相信,一个发展更协调、动力更澎湃、民心更凝聚的碧溪定会拔节生长。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