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早上7时,河北省海兴县张会亭镇双庙村村民刘文朋来到种植基地,负责采收茴香。不耽误照看小孙子上下学,干一天就有近百元收入,年近70岁的刘文朋特别知足。
双庙村党支部书记刘雪竣说,在他担任理事长的康源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联合社,像刘文朋这样的“打工人”可多了,六七十岁的当地老人和脱贫户是主力。而且因为联合社有现金分红,以前没有集体产业的双庙村,从2022年之后,村集体每年增收数万元,现在村里换了路灯、修好了排水沟,整治了村内环境,村民们都很高兴。
“双庙村的变化既得益于本地特产‘多刀茴香’,更得益于镇党委推行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管理模式。”刘雪竣说。
海兴县张会亭镇位于渤海之滨,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多刀茴香”这一当地特产。但在2021年前,为农户分散种植状态,由于缺少集配中心和冷链物流中心,物流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多数种植户不愿继续增加投入、扩大生产。2022年,镇党委积极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打造特色产业联合社,推动这一产业加快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
2022年5月,北齐、南齐、双庙等10个村成立康源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自主经营,推选优秀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监事长,党支部委员与理事会、监事会交叉任职,同时建立决策、财务、公开、股权分配等规章制度,保证联合社依法依规运行。
镇党委牵头,全镇争取到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500万元,并成功申请 “南齐茴香”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两项认证,实现种植、冷藏、包装、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营体系。
“目前,全镇已种植茴香700余亩,为成立合作社的25个村集体增收150万元,带动附近村民就业500余人,增收300万元,蹚出了一条富民强村‘共赢’、集体群众‘双收’的新路子。”张会亭镇党委书记李岳晓介绍,今年全镇新发展茴香育种78亩,“南齐茴香种子”商标已提交注册申请;盐碱地多刀茴香栽培技术规程也已上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待省级地方标准认定。4月29日,张会亭康源蔬菜种植联合社与沧州医专共同研发的盐碱地茴香深加工技术成果在盐碱地特色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会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