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实验研究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吴月辉黄晓慧2024-05-15 17:04

坐落在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是中国大陆第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俯瞰之下犹如一个巨型的鹦鹉螺。5月15日,作为科研“利器”的上海光源“再添新羽翼”——为期6年多的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将正式投入运行。

上海光源自2009年5月6日首批7条实验线站正式对用户开放后,吸引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科研人员聚此奋战。15年来,上海光源边开放边建设,服务了全国近800家单位、约4500个研究团队的4.7万多名用户,支撑用户完成了2万多个实验课题,是国内用户数最多、产生成果最多的大科学装置。有了上海光源的助攻,我国科研人员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许多重要的物质微观结构和作用机理,解决了许多重要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发表研究论文超过1.1万篇(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刊物论文220多篇),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能源环境和医学等学科前沿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据介绍,上海光源线站工程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解决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前沿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要目标,在上海光源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先进、系统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与综合研究手段,全面强化和拓展实验能力。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16条性能先进的光束线和实验站、拓展光源性能、建立用户辅助实验室和用户数据中心等。工程于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23年7月全部建成。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光源线站工程副经理邰仁忠说,通过上海光源线站工程的建设,项目团队攻克了百余项核心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和整机设备,建成了一批关键性能指标居国际前列或独有的光束线站,上海光源的实验研究能力由此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线站工程投入运行后,上海光源将共有34条束线46个实验站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工催化等多学科领域,成为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中线站数量最多、能区覆盖范围最广、实验方法丰富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同时,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采取“建好一批开放一批”的模式,工程试运行期间,新建线站已服务约8万小时,用户发表科学论文近500篇(包括《科学》《自然》《细胞》等期刊论文12篇),并为35家国内领军企业提供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支撑科技发展的效果初步显现。

验收委员会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档案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共20余位专家组成。

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工艺、设备资产、建安、财务、档案等专业组的验收意见,审核了相关材料,对上海光源线站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委员会认为,项目按指标、全面、高质量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建设队伍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原始创新,在广泛的光子能区内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同步辐射实验方法体系,建立了先进的同步辐射技术支撑体系,上海光源的综合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整体性能已位于国际上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的前列水平。试运行期间,项目整体运行稳定可靠、成果显著,科技与社会效益突出,将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上海光源线站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责任编辑:黄晓慧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