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
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朱虹2024-06-24 16:31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既充分肯定旅游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又对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旅游发展应当坚持的三个原则。

第一,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关键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旅游论述为引领,守护绿水青山、历史文化和优质服务,开动脑筋,大胆求变,实现旅游业态、产品和服务的全面升级。

“守正”,就是要恪守正道,追求行正。“守正”就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祖先留给我们的江山美景,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决旅游发展动力不足、消费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创新”是指勇于开拓,推陈出新。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本质上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和支撑的生产力,无疑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重要着力点。当前,人们消费观念逐渐迭代升级,旅游人群愈发细分,旅游形式也愈发多样,以创新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能够加快形成旅游创新体系,从新资源、新业态、新市场、新模式、新场景等方面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

第二,提质增效。一方面,提升服务效率。加快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培育主客共享的旅游消费新空间,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扩容提质;构建业务全量覆盖、信息全程跟踪、手段动态调整的在线旅游监管、投诉和处理机制,依法依规推动政府和企业间相关数据资源共享,提升旅游市场治理和响应能力。

另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业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畅通的国际市场和开放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做好国内旅游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全球旅游资源、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有序流动,提升旅游发展效率。

第三,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旅融合发展是回应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不仅能够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和品质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且能够丰富旅游内涵、创新旅游业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工业等行业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创造新价值、催生新业态。

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五对关系,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体系。

第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和培育旅游市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不仅履行着规划者与调控者等职能,而且还通过有效组织与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同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还应注重推进培育、引进与发展具有强大实力与竞争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建立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发挥好市场的供求、价格以及竞争等机制作用,进而充分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第二,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也存在着供需不匹配、供需结构失衡等供给侧结构问题。统筹好旅游供给与需求,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强化、深化、细化、优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机制,创新、创造、引领、满足、维护、保障个性化、多样化和品质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创造“令人心动的旅游产品”“让人欣喜的旅游服务”“让人心想的旅游品牌”“让人心安的旅游环境”。

第三,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两山”理念为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高品质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开发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的手段和动力之一。旅游开发提供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一种可持续方式,在展示、传播和弘扬其内涵价值的同时,所产生的旅游收益也可以为自然和文化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创新性传承创造条件。

第四,处理好国内与国际的关系。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旅游目的地。新时期,面对动荡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做强做优做大国内旅游为入出境旅游发展提供助力,以入出境旅游发展反哺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形成国内与国际同频共振、双向互动,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强大动力。

第五,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与安全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要将安全作为检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一是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完善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旅游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深化旅游风险隐患整治、优化旅游安全应急机制;二是把握绿色生态底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充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底色的前提下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

三、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明确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五项任务。

第一,服务美好生活。旅游新业态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对大众提高文化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追求生活品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具有积极作用。此外,通过深入开发康养小镇、田园综合体、共享民宿、网红城市等,将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主客共享场所,不仅有利于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也提升了人们品质化的生活空间,吸引当地居民,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第二,促进经济发展。中国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旅游业能够通过激发消费、拉动投资两个途径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带动性、服务性、创新性等特征,旅游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旺盛、吸引投资较多、颇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旅游业与文化、健康、体育、教育等产业融合,将有利于增加产业产值、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大众就业,提高国民收入。

第三,构筑精神家园。旅游活动是一个精神消费过程,在旅游的过程中注重游客的精神体验和价值提升,助推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都承受着来自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通过旅游这种途径,可以放慢生活节奏,释放负面情绪,有利于人民的身心健康,满足其精神需要和文化需求。

第四,展示中国形象。旅游是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群喜闻乐见的“世界语言”。当今中国的发展变化、辉煌成就,需要旅游这个民间化、具象化、生动化的媒介,润物细无声地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形象。

第五,增进文明互鉴。旅游业作为一个天然国际化开放型产业,具有良好的民间公共外交属性,在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服务贸易、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助推作用。旅游的民间公共外交属性是一种非官方色彩的民间交流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欢迎,成为当今国际交流与交往的最大公约数,成为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和增进友谊的重要渠道。

(本文作者系江西省委原常委、原副省长,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会长、南昌大学教授)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周欢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