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七日谈丨这个公众开放日,见证城市品格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曹玲娟2024-06-27 20:39

2020-10-25 221618.jpg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举行,2024陆家嘴论坛召开……上周的上海,在大事要事中,有一则新闻,让许多市民和游人为之动心——世界会客厅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

2024-06-19 212920.jpg解放日报相关报道

世界会客厅在哪里?对上海不尽熟悉的朋友或许会问。这处备受瞩目的建筑,地处上海虹口北外滩,倚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之地,与浦西外滩、浦东陆家嘴交相辉映,呈“黄金三角”之态,且原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扬子江码头,正是江河交汇处,百年风华间。

能在世界会客厅举办的活动也非同一般。2021年6月16日,世界会客厅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特别对话会首次亮相;2022年6月16日,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在此成功举办……

可以说,作为上海向世界递出的一张名片,世界会客厅正逐步成为上海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了解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世界会客厅设立公众开放日制度,不仅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领略上海城市新地标的多元文化魅力,而且在让更多人都能触摸到上海城市发展肌理,感受这座人民城市的时代脉搏。

这是与时代同频共振开放的脉搏。

开放、创新、包容,上海最鲜明的城市品格。作为人民城市理念的首提地,上海坚持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共同体,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开放发展的思路处处贯穿,努力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享受城市发展进步的成果。

流淌千年、穿城而过的黄浦江、苏州河,见证了上海的城市变迁。打开“一江一河”,2017年底,上海实现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2020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滨水岸线基本贯通。上海不断开放滨水空间,还江于民、优化环境,探索出广受赞誉的世界级滨水区“上海方案”,而这一方案的核心之处就在于——“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上海展览中心,人们熟知的城市地标建筑,2021年9月起启动其自1955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拆围栏”——在保证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落实所在区域的公共空间开放。市民可直接走进、走近这座优秀历史建筑,零距离感受其特有的风华底蕴。

还有网友口中的“上海阿勒泰”。人们躺在约15000平方米的大草坪上,面对粼粼水波,看云卷云舒。黄浦江畔的世博文化公园,有山有水,还有一步一景的江南园林“申园”。用来建设世博文化公园的这片200公顷土地,如果用于商业开发,有人测算仅土地收入就超1000亿元,但上海选择将其打造成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态空间,让更多市民尽享市中心的自然之乐。

将城市更新的成果、城市发展的硕果面向最广泛的市民开放,提供尽可能多的可漫步、可阅读、可休憩的城市场景,种种努力,构筑出城市的温暖底座,激发着更多人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更多人亲身见证和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澎湃活力。

就如这世界会客厅的开放——在这里,会世界!

责任编辑:曹玲娟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