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他在哈工大用10年从本科生成长为研究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4-07-06 08:45

2024年1月

哈工大仪器学院赵唯淞

通过学校“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

直接从助理教授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期间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28岁的他成为

今年最年轻的新晋正高职教师

成长•感恩

“这离不开学校的政策、学院的支持

谭久彬院士和成长导师的言传身教……”

赵唯淞说

在哈工大度过的10年春秋

从一名本科生成长为一名研究员

他一直都深受

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的影响

并受益于学校

对青年人才成长的大力支持

“从春雁英才计划

到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

启航学者人才选聘计划

科研突出贡献人才选聘计划

再到未来英才计划等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完备的晋升通道

不论资历、不设门槛

以教学能力、创新价值

科研贡献为评价导向

不拘一格用人才”

赵唯淞说

学校还为青年教师配备成长导师

助力年轻人快速成长

2013年,赵唯淞考入哈工大

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从此开启了十年的青春奋斗历程

“非常感恩学校的多年培养

在这里我遇到很多‘大先生’、好老师

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激发了我学习的内驱力

让我养成了自主学习

和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也让我在后来的学习和实践中

逐渐找到了兴趣和方向”

选择•突破

一次偶然的机会

谭久彬院士团队仪器报国的故事

深深打动了赵唯淞

也让他对这个团队产生了向往

2017年本科毕业

他选择到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直攻博

加入谭久彬院士牵头的仪器学科团队

师从刘俭教授和李浩宇教授

主要从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聚焦超分辨荧光显微镜、计算成像

深度学习、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研究

一流的团队 一流的平台

为赵唯淞打开了一扇

通往世界科技前沿的大门

以成为一流精密仪器创新领军人才为目标

他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聚焦国际科技前沿问题

不断强化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

一次次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21年11月

读博的赵唯淞以排序第一身份

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论文

研究成果首次从计算的角度提出

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通用模型

实现了目前活细胞光学成像方法中

分辨率最高(60纳米)

速度最快(564帧/秒)

成像时间最长(1小时以上)的

超分辨显微成像

2023年6月

还是助理教授的他

又以排序第一身份

在《自然光子学》发表研究成果

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突破高通量超分辨显微成像难题

将目前世界上超分辨显微镜中

最高通量视场成像范围提升至毫米级

不到两年时间

两次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作为核心成员的研究成果两次入选

“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

获得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

“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应用研究类提名奖

让赵唯淞成为耀眼的学术新星

由《自然方法学》杂志资深编辑推荐

赵唯淞担任《施普林格·自然》旗下

《npj-成像》杂志副主编

负责所有有关深度学习与超分辨成像版块

他还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

作主题报告或特邀报告20次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7项

国际发明专利3项

部分创新成果已落地产业化

初心•传承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创新

都需要挑战尖端的勇气

和长年累月的潜心耕耘”

赵唯淞说

这是团队导师带给他的感悟

“世界科技强国一定是仪器科学强国

世界高精尖装备制造强国

一定是具有超精密测量能力的仪器强国”

谭久彬院士的这句话

赵唯淞始终铭记在心

他也接过“挑战尖端,仪器报国”的精神火炬

身体力行地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对于学生的培养

不仅是传授他们知识

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更要在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社会责任、学术规范等方面全方位育人

引导学生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独立思考、勤于沟通、团结协作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这是赵唯淞对学生的要求

他以科研平台为基础

从课题出发开展科研创新实践

积极将前沿科学知识

科技成果、经验、方法

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在科研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通过科教融合以科研反哺教学

使专业教学和科研相得益彰

他还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进行科研讲座

多方位开阔学生眼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他以独立通讯作者身份

指导博士生的研究成果

目前已被《自然方法学》接收

“在哈工大

只要真正做事就一定会有舞台”

赵唯淞说

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行程万里 初心如一

他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努力做出更多突破性成果

培养更多一流人才

责任编辑:郭晓龙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