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应止步于学生时代;教育,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加强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蓬勃开展,全民乐学好学勤学蔚然成风。
终身学习,正成为宜春人的生活方式。
高位推动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加入全国学习型城市网络城市名单,宜春名列其中,全省仅三个地市级获此殊荣。
宜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厚植“崇文尚读、求学探知”的文化自觉,将构建终身教育优质服务体系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面向基层、面向行业,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学历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畅通终身学习通道,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要。为凝聚终身学习全社会价值共识,宜春还连续三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营造出浓厚的终身学习文化氛围。如今,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在宜春正成为一种新风尚。
优化供给 打造全民学习“大课堂”
“如今社区也有了老年学校,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学习,实在太方便了!”在宜春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点袁州区秀江街道崔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舞蹈的万三可老人开心地说。
宜春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力师资队伍、课程资源、课题研究等建设,优化终身学习资源供给,创新终身教育实践,促使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与载体,享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带来的阳光雨露。
社区教育风生水起。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社区教育师资库,提供“订单式”服务,突出“一社一特”,将理论宣讲、家庭教育、中医养生等课堂搬到居民“家门口”,建立15分钟社区教育“学习圈”,打造有温度的“社区课堂”。
老年教育开拓创新。该市11所老年大学,服务学员3万多人,宜春市老年大学开设手机摄影、养生保健等特色课程。宜春开放大学成立老年开放大学,创新开办“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把舞蹈、合唱、剪纸等“银龄课堂”送进社区,“在学习中养老”成为宜春老年人的新风尚。
职业教育提质创优。该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近三年投入58亿元,增加学位2万余个,尤其是对标全市“869”重点产业链,新开设装备制造类、能源动力与材料类、交通运输类等技术专业,打造了一批全国锂电新能源、全国智慧康养等产教融合共同体和产教联合体。同时,市属高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宜春开放大学培养高职毕业生1800余名,组织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成为江西服务三农、惠及群众的响亮品牌;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设立国轩产业学院、宁德时代产业学院;宜春幼专开创“红心主播”,助力群众就业创业。
公益培训硕果累累。该市成立市、县、镇、村四级文化大讲堂,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浓郁书香浸润宜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近三年来开办美术、书法、非遗等培训班2000余期次,获益群众达40余万人次。
选树品牌 激发乐于学习“新动能”
今年3月12日,宜春市化成小学组织少先队员走进宜春开放大学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上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2022年,宜春开放大学将学校附近的百年党史、袁州红色历史、红色家书文化墙打造成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成立由10名青年党员组成的思政课讲授团队,常态化开设“行走的红色课堂”,吸引该市不少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支部党员走进思政教育实践基地汲取奋进力量。今年5月,该校“行走的红色课堂”被评为“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创新实践,品牌开花。在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宜春大胆探索,创建了一大批居民喜爱、拿得出手的品牌项目,全民终身学习呈现出百花齐放、特色彰显的动人景象。截至目前,宜春有“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3个、“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3名;“全省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6个、“全省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6名。
通讯:彭文辉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