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
7月22日下午,在临沂市沂南县天河医养(山东省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功臣楼4楼大厅里,传来了阵阵歌声,八名大学生和五十余位老人齐聚一堂,共同唱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是功臣老人和照护中心的医护人员们,在送别鲁东大学“红色共和国实践调研团”的学子们。在过去的十天里,他们来到山东省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开展了富有意义又令人难忘的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每天早上八点,同学们就早早地来到照护中心,他们肩扛着相机,手上拿着厚厚的笔记本,走到每一位老人房间里,为他们叠被、打扫卫生、整理衣服,然后与老人们一起聊天,听他们讲述红色故事,并用文字、用镜头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下午两点,他们则来到护士站的大厅里,和老人们一起唱歌、做手工。
“这里住的大多都是建国前的老党员、沂蒙红嫂,还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的功臣老兵们,”天河医养的负责人杨爱霞主席介绍说,“我们照护中心始建于2015年,前后收住了480余名功臣老人,他们来自山东省内各地区,平均年龄在95岁以上,其中年纪最大的104岁,是我党红色历史的亲历者、‘活化石’。”
欢送会上建国前老党员、沂蒙红嫂、抗战老兵一起合唱
旧日往事虽成烟,峥嵘岁月难忘怀。为传承红色基因,“抢救性”记录亲历者的红色革命故事,在建国75周年来临之际,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发动40余名在校大学生骨干和学生党员成立“红色共和国实践调研团”,今年暑期,实践团全体成员放弃休息,顶着酷暑,分成不同小组,到山东省内各地市走访退伍老兵、老党员,挖掘战役背后的故事。期间,实践团得到了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和各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和支持,并赴山东省抗战老兵照护中心和省内20余个红色纪念馆、博物馆参观学习。
实践团成员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
“红色共和国实践调研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传播中国精神。”鲁东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永杰说,“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青年大学生铭记我党的红色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
“为切实记录好功臣老兵们的红色故事,经过前期的沟通和调研,我们制定了以‘致敬英雄老兵’为主题和主线的口述史调研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详细的分工和工作计划。”实践调研团的指导老师介绍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据了解,本次调研活动主要围绕“关爱、聆听、讲述”三个方面开展:上门陪伴老兵们,并为他们赠送小礼物、制作小手工,为每一位老兵传递温暖与快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老兵红色故事,传承红色记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红色教育宣讲,传播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沂南县的十天里,志愿者们与功臣老兵的感情日益深厚。他们为老兵们带去了欢笑和关怀,更从老兵们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临别之际,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十天的经历是他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他们将永远铭记这段与红色历史近距离接触的时光,并将把这份感动和体会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同学,激励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鲁东大学开展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老兵们大多年事已高,存世数量急剧减少,开展口述史调研活动是抢救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同学们能够把这些红色记忆更好地传承下去。”在交流座谈会上,临沂市沂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李宝翠这样评价道。
实践团成员与建国前老党员、抗战老兵、沂蒙红嫂合影
红色革命精神是一座丰碑,它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实践活动还在继续,鲁东大学的学子们,将带着这些难忘的红色记忆,继续踏上新的征程,将红色基因播撒在更广阔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