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学院:紧贴“民声”走,答好“民生”卷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何永勇2024-08-16 09:27

“食堂能否增加一些地域性的特色菜窗口”,“建议建立校友入校刷脸、开车入校免登记服务”,“躬3一楼的开水机需要维修”“东六宿舍卫生间蠓虫太多”……一件件看似学习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情”,却是牵挂着师生日常的“大民生”,更检验着一所大学治理的高度与温度。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秉持师生为本理念,积极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的校园民生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一个凝结各方智慧、汇聚各方力量、回应各方诉求的“民声呼应”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创新平台汇民声

“没想到回复这么快!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现在反映问题或提出意见和建议比过去便捷通畅多了。”信网学院教职工周向群说。相较于以往信息来源渠道分散、归口管理权责不明、意见办理反馈不及时等突出问题,学校高度重视,早在2023年底就开始着手研究部署搭建统一平台、畅通事项办理渠道,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师生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理顺机制、整合资源、铺路搭桥。经调研论证,今年6月,学校“民声呼应”服务平台搭建完毕,开始上线运行。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平台可谓“门庭若市”,群众通过平台积极反映意见和建议30余项,这些问题涉及门卫管理、宿舍服务、物业保洁、课程选修等多个民生事项,相关部门快速处置并及时回复。“原来我们发现一些设施设备坏了,不知向谁报修,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反映后,后勤部门快速作出处理,第二天就修好了,我为学校高效回复和专业维修点赞”农学院黄保宏教授如是说。

闭环管理抓落实

“自从有了这个平台,这些所谓的日常‘小事’会第一时间呈现在学校相关校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前。”作为平台的具体管理人员,党委(校长)办公室王钊提起“民声呼应”服务平台感触颇深。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加大督办力度,快速解决问题,成为“民声呼应”工作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全省高校系统较早创建的民声呼应平台,该平台将各类信访事项分成建议、咨询和投诉等三个大类,并根据问题性质和紧要程度选择不同的批转办理方式,实现了信访事项“分类管理、迅速处置,全程督办、跟踪评价”的闭环管理,显著提高了审批效率和回应速度。对反映问题,工作人员逐条登记建账,及时转办、动态跟踪,并要求承办部门及时处置并限5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同时信访人对回复意见还可以进行评价,“办得好不好,得让群众说了算” “通过这个平台,有效推动了学校各部门单位直面师生,直面矛盾问题” 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卢星辰介绍说。

点面结合重长效

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点上发现问题,在面上寻找答案,从“被动处理”向“源头化解”转变,力争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的工作效果。学生处处长黄立义说“民声呼应平台让学工部门有了更为有力的抓手,点上的问题让我们更好地寻求面上解决”。针对学生较为关注的暑期留校学习生活保障问题,学生处积极会同后勤保障部、图书馆及相关部门,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在学生住宿条件、饮食保障、自修环境维护等方面积极作为、下足功夫。之前有学生在平台上反映“学生宿舍保洁频度不够”问题,校领导批示“后勤部门尽快办理与回复,并请举一反三,做好学生宿舍保洁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该同学在收到回复后,给出“五星好评”,并留言说:“很好,反应很快,处理很好!”此外,依托平台大数据的技术支撑,技术人员通过定期分析研判师生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各部门主动出击,打破惯性思维,不断提升政策制定科学化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

安徽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时伟指出,“让民生跟着民声走,这是大势所趋,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民声呼应服务平台考核评价机制,变被动接收群众诉求为主动收集问题线索,变按部就班答复为积极主动办理,变解决一件事为解决一类事,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努力将‘党建引领、师生为本、发展为要’的办学理念落细落实”。

责任编辑:徐靖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