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024年《信息网络安全》西北地区学术研讨会在石河子大学举行。研讨会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信息网络安全》杂志社、西北技术服务中心主办,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联合承办,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数字丝路安全智库、计算智能与网络信息安全兵团重点实验室联合协办。来自网络安全行业的专家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应用及信息网络安全最新发展态势展开研讨与交流。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党委书记朱任飞在致欢迎辞时表示,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传承着军队的红色基因,人民公安也脱胎于人民军队,我们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在这里举办网络安全学术会议,有着特殊的意义。各位专家、学者将围绕人工智能安全、数据安全、物联网安全、云安全、网络安全法等热点话题进行主题演讲、论坛分享和互动交流,分享经验、献计献策,将有力推动网络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石河子大学副校长李鲁华表示,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建校以来,秉承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用兵团精神育新时代戍边人,努力为祖国边疆建设培养人才。2019年10月,石河子大学成立了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为西部地区培养了大批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为学校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提供很好的支持。
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段小平说,兰州大学作为知名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将网络安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不断探索和深化学科内涵,加强专业建设,积极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网络安全人才。期望通过本次学术研讨,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数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程琳在发言中提出,依法明确划分国家网络主权的原则和范围,积极维护和保障国家网络主权。他强调,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杨文忠从多模态有害信息准确识别、多语言多模态舆情事件的早期发现、多语言多模态舆情事件发展态势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多语言多模态信息内容安全研究进展,提出融合苗头话题和事理图谱,实现舆情事件脉络分析和早期发现任务,有效提高多语言多模态舆情事件发展态势分析水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李金库教授做了云原生容器安全研究进展报告。北京兰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易建超分享了兰云科技数字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保障方案。
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技术前沿研讨会上,天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教授许光全、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研究员胡胜山、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忻、国家工业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商用密码和车联网数据安全主任刘冬、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刘雅辉等专家就智能社会协同治理、具身智能原型系统、提高机密计算可用性、保障供应链安全、在线社交媒体中的谣言检测等热点话题做精彩报告。
在以数字安全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西安交通大学科教院研究员朱莉欣、西北政法大学行政学院马宁博士、新疆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阿力木江分别进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保密法修订解读,并从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实施的行为及违反保密法的责任方面,分享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守护信息安全、国家网络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演进、免费社交软件给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带来新的挑战及危机。
AI时代的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圆桌论坛由中国刑警学院秦玉海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AI对我们生活的影响、AI应用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优缺点、人才培养中如何科学使用AI、AI 的发展是否会拉开东西部人才差距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主论坛由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李志刚主持。会议设有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技术前沿、以数字安全促“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两个分论坛,分别由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刘长征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许蔓舒主持。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新疆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刑警学院、新疆警察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疆政法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人民日报记者 阿尔达克)
审签:杨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