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戏珠”大云院,“大圣归来”重现光
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2024-09-04 10:42

“实会村,三里长,

一里一个观音堂,

七十二个连环洞,

九龙戏珠大云院。”

……

在平顺县口耳相传的民谣中

三座观音堂消失于时光

七十二个连环洞痕迹依稀

只有龙耳山九条支脉所环抱的“明珠”

——大云院

不仅没有湮灭于历史长河

反而因为《黑神话:悟空》的热度

明珠再现 光彩涌动

图片

▲大云院

大云院原名仙岩院

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

占地5000平方米

分前后两进院落

现存天王殿、三佛殿及前院东西厢房等

清代建筑和五代建筑弥陀殿等殿堂24间

院外的七宝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

(公元954年)

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通体用坚硬青石雕造

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杰作

图片

▲绿树掩映下的大云院

主殿弥陀殿为中国现存稀有的五代建筑

单檐歇山顶,满覆琉璃圆柱方额

屋坡平缓,形制古朴

同时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

在阑额上加施普拍枋的最早实例

殿内驼峰与斗拱的应用

也让其成为中国木构建筑

由唐朝模数制向宋代营造法式演变的活化石

图片

▲大云院壁画中的众菩萨

大佛殿内的五代壁画

是中国古代壁画中的稀世佳作

更是迄今所知全国古代寺观殿堂中

仅存的五代壁画

大殿东壁绘“维摩变相”

扇面墙正面绘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

扇面墙背面画“西方净土变”

虽年代久远,色泽线条依然可见

图片

▲精密勾勒的人物形象

五代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各异

描绘准确、神态自然

以细笔勾勒为主

具有一种生动饱满的气势

而作为背景的亭台楼阁、山水林木则

多侧锋用笔

带有典型的写意风格

可谓“满壁风动”

图片

▲擎花天女

整组壁画在绘制技法上

承袭了晚唐时期“焦墨薄彩”的风格

线条浓淡分明,设色丰富

并在重要部位施以沥粉贴金

新儒家学派大家

徐复观曾评价:

“唐代彩色革命的另一成就,

是以淡彩代替浓彩。

淡彩在颜色上的意义,

与水墨完全相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弥陀殿壁画

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绘画时代到来

(来源:山西日报新媒体)

责任编辑:郑洋洋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