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被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一直以来,都是被人诟病颇多的存在,握手楼拥挤不堪、环境脏乱差、人口大量聚集易引发纠纷……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广州持续推进城中村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乘着国家鼓励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治理的东风,广州因地制宜探索新一轮城中村治理的实施路径。根据广东省委、广州市委关于城中村治理工作的要求,中共广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创新开展机关党建“聚力攻坚”行动“书记项目”。市直各机关党组织书记“身”入一线,在城中村治理工程中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聚焦找准城中村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党建共建工作,成果显著。
党建赋能,建强治理队伍
选派453名年轻干部下沉城中村治理一线、推动163个派出单位与城中村结对共建、培训600多名镇(街)村(社区)书记、组建城中村流动党员党支部77个,成立101个镇(街)大党(工)委、272个城中村大党委……这些数字是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以下简称“市委组织部”)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三强一促’工程”的印记。
市委组织部坚持以“建强城中村第一书记队伍、治理骨干队伍、党员队伍,促城中村治理效能整体提升”为主线,着力在加强理论武装、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激发党员活力、优化方法路径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城中村第一书记队伍生力军作用,构建了上下联动的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格局,完善了平急结合的城中村组织动员体系,全面增强城中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城中村高水平治理。
住建赋能,扮靓老旧村落
黄埔区沙步旧村改造项目于2019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几年的发展,沙步村已发展成为黄埔区的一座超级大城。在这个过程中,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下简称“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通过“书记项目”以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为突破口,由局党组书记亲自挂帅,与沙步旧村改造项目建立挂点联系机制,结合住建职能作用和业务优势,重点推进沙步村复建先行、民生保障、文化保护、产业升级等几大方面工作,让沙步村焕然一新。
在改造过程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始终坚持“民生优先、配套先行”原则,大力推进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包括学校、幼儿园、公交首末站、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福利院等,推动沙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社区。2024年3月,黄埔区青少年宫(海丝城宫)正式开宫,将青少年的“兴趣培训乐园”搬到了沙步村家门口。据了解,少年宫打造了融德里美育工坊课程体系,涵盖美术、书法、科技、非遗手工、陶艺、舞蹈、语言艺术、中医等多元兴趣班,提供超1200多个课外学位。
同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促进沙步村建立多元化的商业组合,引进酒店、文旅、商业等现代服务业,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岭南滨水古街市集,打造“轻文旅微度假综合商业体”等,让产业聚起来、人气旺起来,全面升级当地村集体产业,提高就业、税收与村集体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沙步旧村改造项目效果图
法治赋能,化解基层纠纷
由于人员密集,城中村也易成为各类矛盾的主要集结地。2022年,广州国际仲裁院(原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与白云区新市街棠涌村深入开展结对共建,主动加入棠涌城中村“大党委”,机关党委副书记李珊担任棠涌城中村“大党委”委员,充分发挥广仲在普法宣传、纠纷调解、专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23年6月,新市街首支仲裁专业调解员队伍成立,13名具有丰富办案和调解经验的仲裁员、仲裁秘书担任新市街调委会志愿者调解员,先后参与辖内多起租赁纠纷、劳资纠纷调解。2023年8月,棠涌村某经济社与二手房东、制衣工厂因厂房漏水渗水导致厂内货物损毁问题产生矛盾,并多次就维修和赔偿事宜协商未果。了解情况后,广仲2位仲裁秘书前往调解,耐心向当事人阐述法律规定和利害关系,巧用“情与法”,最终促成三方就维修和赔偿事宜达成和解,有效化解基层矛盾。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举措之一,城中村治理提质增效,法治赋能显得尤为重要。”广仲机关党委书记王天喜表示。广仲利用棠涌村内的“口袋公园”,打造了一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并运用“新市街综治中心”小程序开展线上普法,与新市司法所深入走进辖内企业商会、居民区,多维度铺开“接地气”普法宣传。同时聚焦棠涌村面临的城中村改造、留用地合作开发等法律难题,举办专题讲座,详细解读村企合作开发中的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问题,为村社干部、村民“把脉问诊”、答疑解惑,护航村企合作项目顺利推进。
新市街调委会为广仲志愿者调解员颁发聘书
聚“绿”赋能,描绘生态画卷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发挥绿化先锋作用,将绿美广州生态建设与城中村治理相结合,与番禺区陈涌村党委结对共建,派驻第一书记,建立组织联建、资源联享、项目联办的“三联”工作机制。陈涌村体育公园就是市园林局与陈涌村结对共建探索“公园+文体”发展新路径的生动范例。
该公园利用陈涌村南侧闲置地块,由市园林局与属地政府共建,2023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如今已成为村民在家门口休闲、健身、交流的好去处。市园林局把公园城市建设与村民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公园与体育、文创、科教、露营、低碳等功能有机融合,改善城中村脏乱差环境,为陈涌村及周边群众增加了4.7万平方米绿色休闲空间和应急避难场所,极大提升了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水平。
陈涌村体育公园完工效果
公园的落成吸引了周边人群的集聚,市园林局借势以优美的绿化环境带动周边业态转型升级,利用村内的老旧厂房,引入篮球馆、羽毛球、游泳场馆以及体育舞蹈培训班、咖啡馆,以及户外体育设备、舞台灯光音响生产厂企等进驻。逐步引导陈涌村由老旧工业区向文体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展示、体验和销售的综合平台转变,打造集产业、休闲、消费一体的“文体综合城”。环境和业态的改善吸引更多人到陈涌村居住和生活,厂房的出租率以及部分村民自有的房屋出租率得到提升,村民收入、集体收入均有所增加。
“书记项目”是广州持续推进城中村治理的基层党建创新载体。市直各机关以党建共建为抓手,聚焦攻坚最急迫、治理最需要、群众最期盼的难点堵点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以小切口撬动基层服务大提升,齐心协力推动城中村品质化改造提升,将城中村治理工作向深层次延伸,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城中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