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嘉兴站主题宣传活动圆满结束
人民日报客户端何蓉娜2024-09-09 20:29

9月4日至7日,“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浙江嘉兴。记者在南湖、嘉善、平湖、海宁等地,沿着人民公安所走过的足迹,探访、找寻,人民公安从哪里来?朴素又坚定的答案呼之欲出——红船,从这里起航;护航,嘉警相随。

守护红船 初心不改

春来秋往、日升月落,红船卫士党员先锋岗民警24小时不间断执勤。早上9时15分,由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第一站便来到了南湖湖心岛瞻仰红船。记者的目光被红船卫士党员先锋岗里的便民“百宝箱”所吸引,里面党旗、急救药品等应有尽有。让守护红船的“第一哨”也成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站,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难题。

“驻岛风吹日晒辛不辛苦?”在南湖红船旁党员先锋岗执勤的青年民警唐杰凡是这样回答的:“每天在红船边上,守护着它。这是一种殊荣!”夏天酷暑,执勤民警顶着烈日守护红船,执勤服湿了干干了湿,上面结满盐渍;冬天湿冷,守岛民警不停绕湖心岛步巡,一个晚上三四万步也是常态。

随后,记者们来到离红船最近的派出所——南湖区公安分局七一派出所,这个派出所因南湖而生,成立于2018年10月,主要承担起守护红船、守卫南湖核心区的职责。

支军是现任七一派出所所长,他接过了守护红船的“接力棒”,承担起1.9平方公里的管辖范围、3家核心区重点单位的治安管理和维稳安保任务。

早在26年前,当支军还是一名少年时就曾跟当民警的父亲,绕着湖心岛走过一圈又一圈。人民公安从哪里来?是一代又一代守护者接续奋斗、凯歌而行。传承,在日日夜夜的忠诚坚守中变得具象化。

“人民群众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络成为群众发声的重要阵地,网络版‘民声一键办’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在南湖区公安分局网络综合治理中心,记者们看到大屏不断闪烁,多方平台在此贯通,可以全量感知社情民意,即时分类推送民声服务队开展处置,形成了网上网下协同互动、网络“民声”高效回应的工作新格局。

改革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突破,归根到底是让群众的声音被听见,让群众的事情办妥当。

记者了解到,嘉兴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于2023年创造性推进“民声一键办”机制,打造12345、110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三方高效联动、多方力量协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并陆续推出了“民声一键办”网络版、涉外版,以及与共享法庭高效联动对接机制,升级打造嘉兴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名片”“金名片”。

民心所向 赓续前行

人民公安从哪里来?嘉善县公安局门口巨石上刻有红色篆体“为民”二字,正是记者找寻的答案,也是这支队伍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的奥秘所在。

2005年8月25日,嘉善县公安局被国务院授予“模范公安局”。带着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嘉善公安在“国模”旗帜引领下,坚决扛起“接轨上海桥头堡、长三角一体示范化”使命,坚定不移推动“共富、共治、生态”警务走深走实。又先后获得过“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等省级以上荣誉百余项,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国模”荣耀,是民生所系、民心所向——

“有一个女孩子,刚满16周岁,就已多次盗窃。她比我的女儿也大不了几岁,我感到十分痛心和惋惜。”为何要做好“警察爸爸”, 嘉善县公安局案审大队队长宋柳丰分享了他与未成年人的故事。宋柳丰向记者们介绍,这间专门为青少年遮风挡雨的“避风港” 设立在罗星派出所,设置了受害未成年人询问室、解压倾诉区等8个功能区域,建立起一套青少年关护的警务工作模式。目前,“警察爸爸”守护团帮扶的46名未成年人,没有一人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走进干窑镇综合信息指挥室,记者看到接线员刘涛正忙着接打电话。按照要求,接到由110报警专线流转而来的非警务事项后,1分钟内要完成接单,10分钟内“民声一键办”外勤小组要抵达现场开展处置工作。这是“民声一键办”改革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又一生动切面。嘉善干窑将“民声一键办”融入“141”体系,以综合信息指挥室为龙头,综合执法队和民声服务队两支队伍为基石,通过“一室引领两队”,让这项机制跑得更加顺畅高效,更快更好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

“在侦办一起‘杀猪盘’诈骗案件中,我们嘉兴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手段,获取某境外地区人员信息11.27万条,抓获诈骗犯罪嫌疑人1万余名。”嘉善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副主任季熊作为专案组骨干成员之一,说起大数据赋能实战,他的眼里有光、激情澎湃。

在万物互联的大环境下,嘉兴公安以数字赋能公安工作,建立“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组建起以侦查中心为牵引、三级打击架构为主力、派出所侦防岗为支撑的打击犯罪的“核心引擎”,建强审讯攻坚、数据分析等六大核心战力。

2024年百万元案件全破,发起断流专案等全国集群战役10余起,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55%,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110%,电诈止付冻结3.8亿元…… 在侦查中心“强力引擎”驱动下,嘉兴公安向群众痛恨的违法犯罪挥出最硬重拳。

执法为民 护航发展

这是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派出所。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当湖西路高矮不一的建筑上,有一扇蓝色大门与沿街商铺齐平,这是一扇自1949年起就始终敞开着的大门。9月7日上午,“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采访团踏进平湖市公安局当湖派出所大门。

当湖派出所的所史馆内,记者们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当时的社区民警魏坚身着制服,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准备入户走访。从那时开始,一辆辆自行车成为了社区民警们走访辖区的必备神器。每当单车铃声响起,就是他们与居民之间的暗号。

“老百姓看到我们民警骑着自行车打着铃,他可能就亲切感,有什么事情喜欢跟我讲。交通在变,形势在变,条件在改善,但是服务群众,贴近群众的理念不能变。”如今,平湖市公安局当湖派出所社区民警范良兴仍是每天都要跟着同事骑着单车出去走访。

当湖派出所走过75年的路,也是人民公安从哪里来的路。所里的一面面锦旗,叙述着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正是这种在基层一线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让当湖派出所已经获得四届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4月16日,全省法治公安建设工作会议暨公安机关“轻微不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嘉兴平湖召开,推广“轻微不罚”工作机制,以高水平法治公安建设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海宁市车辆管理所这个公安政务服务窗口,记者深切感受到了浙江政务改革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全国优秀车管所实至名归。到车管所办理换证业务,忘带身份证了不是事儿。借助 “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车管所对系统进行升级,进一步丰富了照片资源库,又将“相片无纸化”这一服务从驾驶证补换证环节延伸至申领环节。2023年4月,浙江省“一窗通拍、全域应用”现场会在海宁召开,该项服务在全省推广,极大地服务了办证群众。

随着了解的深入,记者深切感受到这项改革的便利之处。群众办事拍1次照,就可以在201个场景中应用,办证时间缩短20分钟,人均制证成本降低约30元。今年,公安部部署“一照通用”改革试点后,嘉兴作为试点单位,从照片采集、质量、管理、应用和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全面迭代、持续深化。改革以来,拍摄照片291万余张,跨部门共享应用182万余张,节省群众费用约5625万余元。

“大型安保工作中,无人机可以发挥什么作用?”“轻微交通事故的先期处置,可不可以交给无人机?”“水域救援,无人机又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带着这些问题,采访团来到海宁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

“我们是红船边的人民公安,红船精神引领着我们一直创新,不断进取,我们用无人机开展接处警,就是为了让我们老百姓感受到人民公安就在身边。”海宁市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凌旭表示,一旦出现警情,距离最近的无人机起飞,三分钟内到达现场。如今政务航空已有56个治理应用场景,织密嘉兴海宁全域平安网络。

“这次公安部的主题宣传活动,也是对我们嘉兴公安的一次忠诚教育。我们要用足嘉兴南湖党建高地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最红党支部、红船卫士先锋‘双红引领’,筑牢忠诚警魂,强化‘嘉警’担当,以实际行动守好红色根脉,护卫百姓平安。”嘉兴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徐玉峰表示。

责任编辑:韩文鋆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