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家——追记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强虎
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韩俊杰2024-09-18 17:39

图为陈强虎生前在会议中。资料照片。

830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齐聚芜湖,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好学长、好朋友——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董事长陈强虎。令很多人难以置信,那个总面带笑容、慈祥可亲的“小老头儿”,已然永远地离开了深爱他的亲友和师生们,以及他挚爱一生的教育事业。每念及此,悲痛就笼罩在每个前来送行的人心头。

从公办大学的在编教师到民办高校的董事长,陈强虎生前创办的六所民办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为无数名怀揣梦想的学子圆了学梦,赋予他们更多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他对校友的关心、对学校师生的爱护,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低调办实事”是一生信念

1962年,陈强虎出生于安徽桐城,近代以来享誉文坛数百年的“桐城派”即肇源于此。在家乡尊师重教的传统和浓郁文风的熏陶下,陈强虎求知若渴。尽管家境贫寒,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学业的不懈追求。1982年,他如愿考入当时的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后升格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在这座高等学府,他深受复旦大学文化的熏陶及导师们的影响,“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的想法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促使他决定投身教育事业。

1986年,陈强虎大学毕业,分配到坐落在安徽省芜湖市的安徽师范大学任教。在校期间,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以教师特有的耐心与细致,鼓励学生勇敢追求深造的梦想。在他的鼓励下,许多学生顺利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更有一些学生成为了他的复旦大学学弟学妹。

对知识的渴求和母校的眷恋,促使陈强虎在工作两年之后,再次考到复旦大学国政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他把复旦国政系当成自己的家,把老师和同学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临近毕业时,陈强虎的老师谆谆教晦,嘱咐他“低调办实事”。而正是这句话,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此后,他一直身体力行,奋战在教书育人一线,却从来不事张扬、不务虚名。

在那个研究生尚属凤毛麟角的年代,进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才是大多数毕业生的首选。陈强虎却没有像大多数同学,入职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而是最终选择了一条无比艰辛且需久久为功的事业,即创立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从教育思想的传播者逐渐蜕变为实践者和创新者

“公办民办,都是党办”

徽文中学是陈强虎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此前,学校前身因地处偏远,教学质量欠佳,生源匮乏,濒临关闭。陈强虎的到来,在原址上创办了徽文中学,为这所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通过统一思想、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师待遇等一系列举措,学校重新步入正轨。如今,徽文中学在当地声名鹊起,成为许多家长不惜远道也要将孩子送入的优质学校。

出身贫寒的经历让陈强虎特别理解家境平平、求学艰辛的学生。他认为,学校应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成为能独立谋生的有用之才。为此,他接连创办了芜湖财经工业学校和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他亲自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并强化校企合作,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秉持“教育报国、造福天下”的办学宗旨,陈强虎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民办学,将复旦国政人的家国情怀致力于“办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创令人尊敬的学校。”短短十余年间,在他的带领下,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安徽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近三届均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建立飞机和高铁动车实训基地,给学生逼真的实习环境;建设模拟的汽车制造车间,让学生真正学到技能,毕业就能上岗“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党办的教育,也是为党而办的教育这是陈强虎常挂在嘴边的话,激励他克服办学途中的种种困难。如今,他一步一个脚印创办的六所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颇具规模,毕业生广泛就职于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心中有大爱,却唯独没有自己

以往每天早上六点左右,陈强虎总会雷打不动地发两条朋友圈,内容多是一些关于良好的习惯、成长经验的文章,有时在转发后还配上自己的感悟。如“通过不断学习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努力去实现。”“制定目标,步步努力;管理情绪,心怀希望;提高认知,大量阅读。”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陈强虎对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他笑意盈盈的脸上没有丝毫严厉,却以谦虚为怀、务实奋进的个人品质,赢得了全体师生的敬爱。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为了能让学生们专心学业,他免除学生的部分费用,并在生活上发放就餐补助。尽管学校经费紧张,他还是向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芜湖市盲人学校等三所更困难的学校,累计捐款10万元来渡过难关。

陈强虎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悉心呵护,他立下誓言要“帮助一百个年轻人”他是真的做到,他给予这些年轻人不求回报的无私帮助,不仅仅是具体事情上的指导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他帮助的有些人从大专考到复旦研究生、博士生,成为北京高校的骨干;有些从中专的起点坚持努力,成为复旦的博士生,今是复旦的教学与管理骨干。他牵头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教师读研读博及培训的费用给予全额报销,即使这些人才最终选择离开也从不计较他常常说“留下来的都是家人,离开的都是亲戚”。

“董事长办学的收入,几乎全部投入到继续办学中,他自己也只是在学校领一份工资。”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说。他记得,陈强虎每天上下班都不开车,下班时经常会在群里问,哪位同事的车回市里,是否可以让他“搭顺风车”。前几年,陈强虎唯一的儿子在上海买房结婚,他也仅仅是帮儿子凑够了首付款,贷款由儿子小两口偿还。

陈强虎的爱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丈夫的突然离世让她久久难以释怀,自责未能照顾好他的健康。可她在丈夫生前,曾经无数次劝说他注意身体。可陈强虎怎么能停下办教育的脚步呢?在生病期间,他坚定地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治疗和化疗期间仍然心系教育、心系学校、心系员工、心系学生,他在哪里,哪里就是办公地点,医院里、病床上,每一刻他都牵挂着这份教育事业。在恢复期间更是为工作呕心沥血,坚持每周开展一次线上培训会,多次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到校看望老师和学生、指导工作,甚至在辞世的前一周还亲自召开了集团年度发展工作会议……

陈强虎走了,却留下了两个遗憾,一是没能看到儿子当上父亲,另一个则是没能把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变成一所本科院校。如今,他的儿子陈功夏接过了父亲手里的接力棒,在他未竟的事业上,继续为民办教育事业探路。

责任编辑:韩俊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