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024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在沪发布。报告在原来36个城市(22个省会城市、5个自治区首府城市、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基础上,首次将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的8个城市(苏州、无锡、佛山、泉州、南通、东莞、烟台、常州)纳入研究对象中,合计达到44个城市。
纳入报告监测的44个城市,人口总量约占全国的31.06%,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5.83%,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51.24%。根据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得出44个城市休闲化发展指数的综合结果。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和广州排名前五。杭州、成都、苏州、南京和武汉居列6-10位。苏州是此次新增加的8个城市中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市。
报告将城市休闲化指标归纳为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交通设施与安全等5个维度,共计43个具体指标。经济与产业发展维度指标,主要反映城市休闲化发展的综合能力,是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先决条件,此次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和重庆排名前五;休闲服务与接待维度指标,主要反映城市休闲文化、娱乐、旅游等休闲服务业态发展程度与接待规模,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和西安排名前五;休闲生活与消费维度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家庭休闲设备等内容,杭州、上海、苏州、长沙和南京排名前五;休闲空间与环境维度指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和深圳名列前五;交通设施与安全维度指标,主要反映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程度和安全性,北京、广州、重庆、上海和深圳排名前五。
报告课题组首席专家楼嘉军分析,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头部城市在城市休闲质量提升、休闲功能优化、休闲水平提高方面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在率先形成全域休闲化的发展趋势。位居前十的城市均属于我国超大或特大型城市,说明大城市在推动城市休闲化发展方面具有群体示范性和引领性特征。尽管各个城市在休闲化进程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整体而言,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动态性趋势。
报告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以及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联合编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