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观察者说)
人民日报何星亮2024-10-11 00:00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理解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和意义,推动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在执政活动中形成的理性认识,在执政党的思想和行动中具有统领作用。执政理念形成后,就会转化为路线、方针和政策,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科学合理的执政理念对于实现国家繁荣兴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以来,面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也深刻体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彰显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存在高度契合性时指出:“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人民性。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蕴含着政在养民、民为邦本等许多仍具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念。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牢牢把握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目标追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将使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

  彰显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论述发展目标时提出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形成了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不断推进,既包括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物质基础,也包括加强社会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行,才能真正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当前和长远等的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等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