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海口市职工活动中心项目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攻坚在一线”……10月13日上午,记者走进海口市职工活动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朵朵,机电、幕墙、暖通、精装修等分项工程正紧张有序穿插进行,党员先锋队的旗帜随风飘扬,项目已初具规模,整体进度已超七成。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海口新增一座城市文化综合体。
“我们进入项目工地后,党支部与项目部同时组建。”中建五局海南分公司项目负责人周世昌说,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始终坚持以“筑堡垒、强攻坚、优队伍”为抓手,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最小战斗堡垒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动力。
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作示范、勇争先,项目就有了“主心骨”,攻坚就有了“先锋队”。
项目进场之初便遇到了麻烦,当时正值海南雨季,临建设施推进迟缓,影响了人员队伍的快速进场,给预设的节点目标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为了抢回延误的工期,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号召党员、青年冲锋在前。“2个月内必须完成土方开挖。”项目青年突击队队长符人元立下“军令状”,战雨季、抢工期,驻守现场排水,组织雨后恢复浇筑,经常一干就是凌晨两三点,有时干脆就眯在保安室,睡醒了接着干。“符经理那么拼,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干”。劳务班组长谭志说。项目坚持24小时轮班施工,分段作业,日均1100余立方土,提前半个月完成土方开挖,仅3个月便实现从正负零到屋面登顶,完成一万多吨钢结构安装,提前15天实现钢结构主体封顶。
“有了党支部的引领,工作开展有抓手,凝聚力也极大增强了。”周世昌深有感触。
从空中俯瞰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周边是居民小区和社会足球场,仅北面一条单行道供生产进出,施工空间拥挤,15家专业分包的不同工种同时作业,抓好施工组织成了推动项目进度的主要问题。
记者了解到,项目党支部为了克服作业困难,与业主、监理及分包单位组建临时党支部,以“攻坚·先锋”行动为牵引,每月召开党政联席会,模拟施工现场,提前预判施工交叉点,明确各区域不同时间的工作内容,采取“区域施工,分段吊装,分点作业”的方式,避免出现交叉面广和施工衔接不畅的问题,推动项目履约进度。
项目在设计上,以钢结构为主,超重超大异形构件多,焊接复杂,为了保证焊接质量,项目党支部组建创新小组,白天深耕现场,晚上优化设计,围绕大角度斜交叉网格钢斜柱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立项攻关,仅用一个月解决了钢斜网格柱焊缝连接处受力点多且受力方向不确定的问题,做到10000多米焊缝,偏差控制在±1mm内,一次成活,相关成果发表核心期刊1篇,获国家级专利和省部级荣誉8项。
“抓党建绝不只是标语挂挂、红旗插插,要做到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有党组织攻坚克难、就有党员冲锋在前。”项目坚持把党支部建到工程一线,融入项目全周期管理,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同频共振。
“支部成立之初提出的‘1245’的建设路径,把职工幸福作为两大目标之一,将队伍创强作为重要的发力点,体现了我们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党支部书记杨建业在项目团队培养上颇有心得。
上午7时,去年从海南大学毕业的彭锐早早地来到了项目施工现场,与专业导师一起开始了一天的材料验收和质量检查工作。项目队伍含“青”量高,员工平均年龄不足27岁,赋能提质是关键。项目部推出“每周一培”行动,定期探访学习一个样板工地、参与一项创新课题、每人轮流主持一次例会、每月一次茶话会......多形式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青年员工创新创效,全方位推进幸福工程建设,为项目高质量建设凝聚起强大的团队合力。
“我虽然才入职1年,但项目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了很多课题,学到了很多东西。”彭锐见证了一年来,项目部“豪取”中施协示范级信得过班组、海南省质量信得过班组一等成果、海南省质量管理小组三等成果、海口市“工会杯”劳动和技能竞赛团体铜奖等近10项荣誉。
(通讯员 武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