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华语原创音乐剧精选gala”唱响贺绿汀音乐厅,为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音乐剧节收官。本届音乐剧节于11月1日至4日举行,开展教学工作坊、学术讲座、理论研讨、教学成果展示、原创华语音乐剧音乐会、音乐剧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共探音乐剧的创作与发展创新。
本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强调理论研究、高校协作、华语原创与国际开放,集结了中央戏剧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十余所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专业院校。参与者能够充分领略到各校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艺术风格,进一步打开师门、学门,丰富艺术视野,激发创作灵感。
11月2日晚,上音歌剧院民乐排练厅座无虚席。“把手放在你的肚子上,感受肋骨扩张。唱歌时不要想着主动吸入空气,因为当你这里松开的时候,气体会直接填充满你的肺。”在“如何让歌唱更轻松”的工作坊中,音乐剧《伊丽莎白》的主角安妮米可·凡·丹声情并茂地演绎发声技巧。台上在教学,台下观众跟着发声“twang——”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本届上音国际音乐剧节期间,来自英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等国家的教授和表演艺术家各自分享音乐剧表演创作与制作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参与教学活动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搭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交换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安妮米可·凡·丹说,“当音乐加入其中,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据悉,上音计划引入英国音乐剧《泰坦尼克号》作为明年的毕业大戏,这次参与国际音乐剧节的海外专家会参与指导排演,促成教育体系与演出市场最后一棒的交接。上音国际音乐剧节艺术总监、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表示:“举办音乐剧节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通渠道,让教学平台承载更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让在校学生得到更多元的知识供给。”
第二届“尚音杯”音乐剧论文评选于11月4日举行,为国内音乐剧领域的专业学者、从业者搭建高层次的学术平台,探讨中国音乐剧在创作、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自2022年以来,上音国际音乐剧节通过音乐剧高峰论坛、中外音乐剧大师班、教学工作坊、学术讲座、巅峰音乐会、“尚音杯”音乐剧论文评选、音乐剧理论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大力推动音乐剧艺术交流与创新,促进了音乐剧专业院校与音乐剧行业的深度交流,逐步成为推动拔尖创新音乐剧人才培养和中国音乐剧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