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希腊文化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主办,展示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从古希腊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精美别致的妆容服饰,到造型优美的人体雕塑,展览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希腊对“美”这一主题的执着追求和多元创造;展现了“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超越。
展览展品全部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其中绝大部分为首次出境展出。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中方策展人朱晓云说,不同于以往以历史时期为主线的展览叙事,展览以“美”为主题,从“日常”“妆饰”“人体”3个角度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打破人们对于“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希腊”的刻板印象。“通过展览,让每个观众思考与‘美’的联系。”朱晓云说。
大理石女性头像浮雕圆盘残片 来自米洛斯岛,约公元前460—前450年
走入展厅,一方大理石女性头像浮雕圆盘残片首先映入眼帘。灯光照射在破碎的圆盘上,只见一个浮雕的女性将浓密的头发束成一个髻,脸上散发着优雅之美。展览第一部分“寻美,永恒的主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器皿,呈现了古希腊审美的持续变化和多元创造。在第二部分“爱美,不变的天性”中,展览以古希腊神话中美神阿佛洛狄忒的诞生为引,通过金银器、陶器、雕塑等极其丰富而精彩的文物,展示古希腊在妆容、服饰、首饰与发饰以及香氛等方面的审美偏好。第三部分“镌美,卓越的塑造”,通过从公元前6800年的人体小雕像到罗马时期对希腊雕塑的模仿,展现了古希腊对人体的格外关注和人体雕塑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功能以及表现形式。展览的尾声部分“美,无尽的求索”通过一个普通男性头像,以及古希腊先贤对“美”这一主题的哲学观点,引导观众对美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展厅的最后是一个小剧场式的交流空间,空间内播放着展品的多媒体影像,吸引观众观看、思考。
卢浮宫/那不勒斯式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像 来自埃庇道鲁斯的阿波罗·马利亚塔斯神庙。公元1世纪上半叶。
阿尔忒弥斯金链网头饰
值得一提的时,本次展览在设计中,以古希腊陶器标志性的黑、红、白作为展厅主要色彩,同时巧妙融入音乐、多媒体、香氛体验等,为观众呈现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体验,传递出“美”是一个综合的理念。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长安娜·卡拉帕纳约杜说,展览以独特的理念,精美的文物和试验考古的创新方法,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阿提卡黑底红画陶水罐 来自埃维亚岛。公元前375—前350年。
据悉,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是希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该馆成立于19世纪末,目的是为来自希腊全境的文物提供展示场所,后来逐渐发展为中央考古博物馆的形式,收藏了来自希腊境内各地的文物。200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希腊在华的首次大型文物展“古代希腊——人与神”,为中国观众了解希腊历史与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20年后,“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举办。“希望本次展览,成为促进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典范,让文明之光在交相辉映中照亮历史、照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