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科学论坛 | 中国科学院52家机构240余项重大成果亮相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姜晓丹2024-11-17 20:03

11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广州南沙举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广东活动及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同期举行。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开展院省全面战略合作15周年。15年来,院省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一批批具有国际水平的设施平台和创新人才汇聚湾区。

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紧紧围绕大湾区创新发展需求,以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核心任务,统筹推动全院在粤科技领域和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已在广东布局建设了10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广东省成为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集群效应正逐步显现。未来,这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为广东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蓬勃的科技动力。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首个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截至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累计注册用户达7117户,其中1/4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已完成1700多项用户实验课题,在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新能源、磁性量子材料、高性能合金、高分子、信息材料等重点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科学成果。

探索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及相互作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之一,大科学装置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近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进入收官阶段。这个位于江门开平的大科学装置深藏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

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为依托,航空轮胎、柔性显示、低温制冷、波浪能发电等重大科技成果纷纷落地大湾区,有力推动了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开展合作的科研院所达90多家。

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企业研发的5T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体外膜肺氧合系统(ECMO),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提升了中国医疗装备产业自主可控水平,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大力推动优质成果在大湾区转化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围绕大湾区产业链上的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卡脖子技术难题,持续推进院属单位与省内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此次对接上,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广东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主题为“焊牢科技与产业融合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旨在为广东企业与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机构交流合作搭建高效平台。此外,本次对接会邀请到多家科技金融机构以及一批技术经纪人参会,为挖掘潜在优质项目落地广东转化提供支持。

据介绍,结合广东省重点产业领域方向,本次对接会上,中国科学院遴选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与新能源、空天海洋与农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共240余项科技成果亮相,推动中国科学院最新优质科技成果到广东转化落地。

现场,RISC-V开发平台、PCB AVI外观缺陷检查机(5um)、绿色非晶合金材料研发与智造、能量密度1000Wh/L固态电池、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研发、南海岛礁波风光储一体化能源保障系统、国之重器-系留气球、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采新方法、核酸药物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新一代人工血液技术与应用、猪器官人源化改造……各类前沿成果令人目不暇接,一批优秀成果进行路演发布,一批科技龙头企业进行需求发布。

下一步,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将继续围绕中国科学院“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要求和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扎实推进院省战略科技合作各项任务,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姜晓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