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的评选结果,其中由云南大学提交的项目《科技创新平台聚智守护红土地,水土保持助力乡村绿色发展》成功入选。云南大学也成为云南省唯一一家连续五年均有项目入选的单位。《科技创新平台聚智守护红土地,助力乡村绿色发展》项目聚焦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的典型区域——玉溪市新平县。云南大学水土保持研究团队依托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野外科学观测站和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与地方政府及行业领军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了“政府-企业-高校”联合体,并建立了“云南现代水土保持科技小院”。通过一系列举措,汇聚智慧,保护红土地,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
自2012年以来,项目团队深入红壤山区,针对水土流失问题,建立了元江干热河谷水土保持研究站,并于2021年获批成为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站。围绕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目标,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野外站已建成包括水土流失观测、技术研发、生态修复、柑橘耗水研究等九个观测场。2023年,站点获批成为云南省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结合团队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云南省科技厅课题等,研发并验证了横垄耕作措施和60%的玉米秸秆覆盖技术,有效缓解了高原山地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同时,创新研发了柑橘林植生毯水土保持技术,突破了传统生物、工程、耕作水土保持技术的局限,形成了一套适合高原山地的水土保持新技术。依托“新平柑橘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县创建”项目,在干热河谷区开展示范并推广,推动了更多“绿色食品牌”的建立,为守护绿色发展领域、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注入了“水保智慧”。 依托云南大学申报并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研平台,团队与新平县、褚氏农业有限公司、鼎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展开深入合作,构建“政府-企业-高校”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并与特色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同建立“云南新平现代水土保持科技小院”,将科学技术引入田间地头,融入红土大地,为民族县新型农科人才的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与智力资源,实现了“校-地”之间的高效联动。
针对柑橘产业面临的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团队依托野外站和科技示范县创建项目,与四川大学灌溉需水研究的优势团队合作,建立了特色经济作物节水提质增效的灌溉模式,有效实现了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团队还邀请了当地龙头企业的技术人员,面向柑橘种植大户、柑橘种植小微企业技术员、种植基地管理技术员,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和田间大课堂,累计培养了超过500人次。 搭建产教融合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用的协调发展。团队与褚氏农业有限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同建立了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联合野外站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实习实践场所,迄今已有超过300人次参与。同时,接待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其他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200余人次。并为当地基层干部及农民举办了100余次水土保持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