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5000万标准箱!上海港年吞吐量再创世界纪录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沈文敏2024-12-22 11:16

12月22日上午,在上海港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现场,经由桥吊远程操作,一只身披红衣的集装箱从AGV(全自动无人导引车)上被稳稳抓起,精准吊装搬运到远洋班轮的甲板上。至此,2024年上海港第5000万标准箱(TEU)装卸成功完成,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并有望连续第15年居全球首位。这一“5000万箱级”超级体量的达成,标志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跃上新台阶、踏上新征程。

倘若将这5000万个标准箱依次层层叠放,其高度相当于14600余座珠穆朗玛峰。回顾上海港集装箱的发展历程,往昔外高桥阡陌纵横的田野荒郊,浩浩沧海深处的洋山幽隐小岛,如今已成为世界航运版图上的耀眼坐标。从1978年拉开集装箱运输大幕至今,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加速迈进,不断跃升。1978年“平乡城”轮在上海港鸣笛起航,当年仅实现集装箱吞吐量7951标准箱。1994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准箱;1995年首次跃居全球集装箱港口前20强;2003年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1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随后,在2006年、2011年、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连番跨越2000万、3000万、4000万大关。而今,上海港再次奋力一跳,跃上5000万标准箱历史新高峰,并有望自2010年起连续第15年居世界首位。

2024年,上港集团着力当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主力军,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级,落实“南联北融西拓”战略,深化与全球班轮公司合作,优化航线布局,提高中转效率,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两成,有望全年超700万标准箱。同时,在海关、海事、边检等口岸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沿海捎带、国际集拼和上海港“9610”跨境电商等新业务试点推广,为集装箱增量提供了新引擎。

一手携船司,一手挽港口。上港集团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已同包括长三角16个港口在内的22个长江沿线省市港口进行深度合作,强化了母港与腹地港航物流资源的协同效应。

同时,港口集疏运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提供强劲动能。“今年,上海港水水中转比例预计达60%,创历史新高。2019年推出的海铁联运服务已实现常态化。目前,10余条海铁联运天天班稳定开行,今年运量预计突破9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约40%,辐射腹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告诉记者。

“把上海港的‘出海口’搬到ICT服务港的‘家门口’”,这是上海港在打造综合运输服务格局中又一次全新探索。2020年起,上海港创新推出ICT(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即:内陆集装箱码头)项目,实现了上海港服务能力向腹地货物集聚点的前置,结合客户需求“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量身定制,使物流运输更加畅通高效、经济便捷。目前,上海港ICT点位越织越密,业务拓展至部分内河码头,整合内河驳船运营商10余家,形成高密度、稳定的内河航运服务,进一步增强了上海港腹地货源的吸引力。

集装箱箱量的不断增长,彰显上海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地位。如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已连续5年稳居全球前三。目前,上海港拥有近350条国际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港口连通度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不仅如此,上海港洋山港区已连续两年位列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指数(CPPI)榜首。

责任编辑:沈文敏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