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边疆上好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2024-12-31 22:12

近年来,云南大学立足边疆,聚焦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工作体系中构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新格局,引导云大青年行走边疆、扎根边疆、服务边疆,在社会大课堂回答“真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云大青年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

云南大学团委着力打造300余支“理论普及宣讲团”,深入边疆1200余个村镇、社区,通过制作视频、开展读书会、实地访谈等方式,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2023年新闻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传播小分队问道红河,在中共云南一大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并为当地青年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一堂生动的户外爱国爱党主题课。19支校级青年宣讲团共同打造《誓言守护,国门坚守》等精品宣讲课程,形成了一大批有理论深度、有真情实感、感染力强的宣讲作品,7件视频作品入选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云南大学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创新团队组建成本硕博科普讲师团,开设生态文明通识课程40余门,线上线下直接服务青少年50余万人次,团队获第十一届母亲河“绿色团队奖”(全国20个)。

教育学院近百名党员师生用时三年,分东线、中线、西线三线,重温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光辉历程,平均每年调研学习20余处红色遗迹,累计行程1015公里,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体悟长征精神。云南大学紧扣爱国主义教育核心,于2024年暑期精心策划并组织了超过60支实践团队,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主题,深入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革命传统教育场馆。通过广泛开展包括仪式教育、沉浸式学习体验、深度调查研究在内的350多场爱国主义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40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悟活动,了解时代之需,回应发展之问。

学校充分调动和整合高校与地方优势资源,协同大理州、楚雄州等4个地州,共同启动“地方出题、云大学子作答”专项实践活动。由学校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组织各学科同学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开展调研活动,完成实地调研50余次,形成咨政建议14篇,有效架设政企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把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以专业所学积极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1项实践成果获财政部主要领导、云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立志科学家,启帆科学梦”团队深入4个陆地边境县地区,面向6个国门学校开展新材料科普教育,服务超2600余名边境中小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云南大学连续多年组织民族团结实践团,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活动,真诚服务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引导广大青年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8支研究生支教团连续11年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支教,独龙江支教团被评为全国“最美支教团”。新型远程医疗互助平台大学生志愿服务团连续9年聚焦“如何将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就医难、难就医的通道打开”这一问题,深入海拔4292—5600米的雪域藏乡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提供远程医疗服务。2024年,7支实践团队赴勐海县等多民族地区开展推普教育活动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其中,4支团队入选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累计服务超1500人。“立志科学家,启帆科学梦”团队深入4个陆地边境县地区,面向6个国门学校开展新材料科普教育,服务超2600余名边境中小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张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