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收获290个优良天,为历年最多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潘俊强2025-01-02 20:35

1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的2024年空气质量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年伊始,2024年北京“蓝天保卫战”交出答卷。备受关注的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下简称达标)。2024年,北京收获了290个优良天,这是有监测记录以来,优良天数最多的一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浓度也实现了同比改善,二氧化硫(SO2)浓度依然保持极低的个位数水平。

2013-2024年PM2.5级别日历图

蓝天再增,北京市空气质量保持改善趋势

2024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连续四年稳定达标;PM10、NO2、SO2年均浓度分别为54、24、3微克/立方米,均多年稳定达标,其中,PM10、NO2年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11.5%、7.7%,SO2浓度继续保持在极低的个位数水平。

与2013年相比,202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下降65.9%、50.0%、57.1%、88.7%,空气质量保持持续改善趋势。北京市实现了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快速下降,空气质量大幅改善。

2024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0天,占比79.2%,近八成,同比增加了19天。与此同时,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仅有2天。北京的蓝天不仅多了,而且更清透了。

与2013年相比,2024年的优良天数增加了114天,相当于好天儿多了将近4个月,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则由58天减少到2天,降幅达96.6%,为历年最少。

和“北京蓝”关系最为密切的指标是PM2.5。会上,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沈秀娥展示了一张跨度达12年的PM2.5级别日历图,记录了从2013年到2024年北京市每一天的PM2.5级别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到,日历图上代表不同PM2.5级别的色系,呈现出从“五颜六色”到“绿意盎然”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了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历程。

2024年,北京市PM2.5浓度达到优良级别的天数多达345天,占比94.3%。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PM2.5浓度连续不间断保持优良水平的天数超过半年,而这个数据,在2013年仅为13天,“北京蓝”逐步成为常态。

向绿而行,助力首都空气质量改善与高质量发展

2024年,北京市以全面打好蓝天保卫战为重中之重,不断深化“一微克”行动,0.1微克、0.1微克地抠,以创绿为引领,创新搭建“含绿量”指标体系,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创绿创优,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全力推进空气质量改善,助力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车辆新能源化,出台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等资金补贴政策,实施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优先通行等政策,加快推进机动车“油换电”“油换氢”。社会积极响应,新能源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增车中新能源比率连续六个月超过五成。机械新能源化取得较大突破,机械新能源化率提高了8.5个百分点,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制定企业和项目的绿色绩效评价指南,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一厂一策”深度治理、重污染绩效提级。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持续推进绩效评级“创A退D”工作,117家企业重污染绩效评级升级至A、B级,还有37家企业退出了D级,提级力度历年最大。完成石化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和废气收集深度处理,减少VOCs排放量。企业主动提“绿”增“效”,实现生产与“绿色”挂钩,发展与环保相连。

打造扬尘治理标准化工地,全市绿牌工地数量大幅增加,占比提高了37.2个百分点。创新推广应用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技术,出台减免扬尘环保税等鼓励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已在全市完成11个基坑气膜全密闭示范使用。使用基坑气膜后,既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也节约了施工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驰而不息,精准精细精心治污

空气质量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全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持续推进污染治理。在春季扬尘易发时节,着力抓好扬尘治理;在夏季高温时段,紧盯VOCs深度治理;针对秋冬季污染高发特点,全力“削峰降速”。

此外,北京市与周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京津冀三地共同印发深化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意见,明确协同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协同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全面深化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等重点任务。区域共同努力,协同更加深入,区域空气质量持续稳步向好,助力全市空气质量改善。

责任编辑:潘俊强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