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一些急于评职称者上了“一站式托管”办理机构的套。不少受害者表示,他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机构“一站式托管”“不过全款包退”的广告后交钱代办。然而交付几万元的代办费后,迟迟等不来职称证书,一查才发现不仅所谓的已发论文查不到,有的甚至连职称评审的名都没报。
职称“一站代办”闹出事端并非第一次听闻。梳理一下媒体的报道,所谓的“花钱评职称”主要涉及两大问题:一是能否花钱“代评(代办)”;二是论文能否“代写代发”。
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之一,职称评审有一套严密的流程。倘若代办机构主要协助申报人整理材料,指导其顺畅地走申报流程,当然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不过全款包退”之类的承诺明显变味了。
对于部分代办机构宣传“有内部渠道”等说法,多地人社部门表示,从未与任何第三方代理机构或个人合作,或委托其开展任何形式的代办、咨询职称评审等活动。既然如此,中介机构的所谓“代评(代办)”涉嫌欺诈。如果说请人“代评(代办)”,或许是因为过于信赖机构、嫌职称评定过于烦琐,可以用花钱图省事的心态来解释。那么“代写代发”论文则是沆瀣一气,严重破坏学术公平原则,污染了正常的职称评审生态。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的职称“一站代办”基本上是在法律的边缘游走,涉嫌欺诈的代办机构更是理应被依法严惩。竹篮打水一场空之后,成了受害者的参评者同样应该为走“捷径”之举进行深刻反省。2024年7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提出,对个人违规行为实行信用管理,职称评审中的失信行为将作为申报评审职称或参与职称评审工作的重要参考,严重失信行为将纳入职称申报评审失信黑名单并依法予以失信惩戒。
经历机构代办风波后,一位受害者汲取教训并根据要求准备好各种申报资料后,仅交了180元,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就拿到了中级工程师职称证书,感觉评职称的流程很方便,完全没必要找中介。
自己踏踏实实按照正规途径参与职称评审并非什么难事。对于任何声称可以花钱保过的职称评审服务,都应该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职称代办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