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年味渐浓,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的文旅融合发展也在新年展现出蓬勃活力。作为闽西的一颗璀璨明珠,连城在文化输出与借助文旅游客引入方面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
非遗出圈,文化输出展风采
连城县姑田镇一家生产“姑田大龙手办”的工厂内,工人师傅们正对首批于正月十五投入市场的手办进行最后的拼接组装。
“姑田大龙知名度有效提升,我们鼓励当地企业推出这款一比一造型复刻并缩小五十倍的龙头手办,等年后产量上去,我们就会投放到连城全县的文旅市场。”连城县姑田镇宣传委员吴军介绍,连城县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姑田游大龙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连城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今年1月4日,姑田大龙在2025年贵州“村超”开幕式暨“村超村晚”活动上演出,吸引目光。“我们提前好久开始筹备,从龙身的制作到对现场招募抬龙人员的指导,每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姑田大龙制作师傅华敦炳激动地说,“看到现场观众的热情,听到他们的阵阵欢呼,我就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次表演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了我们姑田大龙,也让我们这些手艺人更有信心和动力把这项非遗传承下去。”
据悉,2月11日至12日,连城姑田大龙还将应邀前往北京参加“非遗过大年”,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独特民俗的魅力。
除了姑田游大龙,客家十番音乐、罗坊走古事、璧洲灯龙、芷溪花灯等非遗项目也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线上线下展演等形式,让连城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连城县文旅局副局长高小青表示,非遗是连城文化的瑰宝,通过各种渠道让非遗项目走出连城,就是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连城的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非遗的出圈也为连城文旅发展带来新机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寻非遗背后的故事。
文旅融合,游客引入促发展
1月22日晚,漫步在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一对情侣正在“四角井”牌楼打卡拍照。
“我是在抖音上看到连城的民俗活动短视频后决定来这里的。这里真的很美,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亲手刷了一张365个福,感觉特别棒。”自驾前来游玩的广州游客李俊在夜游四角井历史文化街区后告诉记者。
过去一年,连城当地通过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如“冬日暖阳游龙岩・连城丹霞温泉文化旅游节”、四场“连城非遗奇妙夜”等,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体验中。
连城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中国十大最美村镇”培田古村落……优质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据了解,2024年,连城全县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45.3%和40.6%。。
品牌创建,文旅发展再升级
连城冠豸山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对其自身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高度认可,更是为连城的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如今的冠豸山,凭借着奇山异水、丹霞地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山上的石门湖波光粼粼,与周围的奇峰怪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灵芝峰、长寿峦等景点各具特色,让游客们在攀登的过程中,既能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冠豸山风景区的成功升级,连城的其他文旅品牌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培田古村落凭借着其独特的客家耕读文化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早已声名远扬。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漫步在千米古街,欣赏“九厅十八井”的高堂华屋,感受客家人的智慧与匠心;还可以参与到客家民俗活动中,品尝地道的客家美食,体验传统的农耕生活,真正地走进客家人的历史与文化。四堡雕版印刷古镇也凭借着其丰富的雕版文化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非遗文化的魅力。古街上的一座座古书坊,陈列着古朴的雕刻、印刷工具,游客们可以亲自体验雕版印刷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技艺。
同时,连城县还积极推动文体活动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承办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和高端赛事。环冠豸山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大赛等赛事的举办,不仅提升了连城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吸引了大量的体育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赛、观赛,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些品牌的创建,对连城文旅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旅游体验。”连城县文旅局局长傅晓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