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这些水果小零食不能贪吃
人民日报客户端浙江频道窦皓2025-03-01 18:25

冰糖葫芦、山楂雪球……最近,靠着“酸甜开胃”“解腻刮油”的人设,不少水果小零食成了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新宠”。但也有人猛炫山楂球,“喜提”胃结石,疼到连夜上医院。医生提醒:这些小零食,不能贪吃。

近日,28岁的李女士(化名)下班后看完电影出来,到某网红店,购买了十几个“糖霜山楂球”,回家一口气吃完。还没到半夜,她就开始恶心、呕吐并伴有严重的腹痛。辗转反侧睡不着,她赶紧掏出手机一搜,发现自己可能中招了“胃结石”——互联网上因食用山楂制品得此病的患者并不少。

第二天,李女士来到浙江省中医院钱塘院区消化内科检查后发现:除了患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外加一颗“魔丸”——胃结石。“山楂确实能开胃,但它的鞣酸含量太高了。胃酸一刺激,鞣酸就和蛋白质相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再加上果胶和纤维,这就容易变成胃里的 ‘石头’。”姜宁说。

住院期间,李女士接受了包括消石、抑酸、护胃等在内的常规治疗。同时,耳部全息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的“十八般武艺”也齐齐上阵,遵循温中和胃、消食导滞、攻补兼施的原则,帮助李女士恢复胃肠功能。最终,李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所谓胃结石,是吃进去的某些食物(比如山楂、柿子、黑枣)在胃里“抱团取暖”,和胃黏液、纤维等混在一起,凝结成了一块“顽石”。在我国,植物性胃结石特别常见,罪魁祸首就是这些高鞣酸水果。

姜宁提醒,得了胃结石,身体会发出这些“求救信号”:阵发性上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还可能反酸、烧心,严重的时候会恶心呕吐。病情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吐咖啡色物质、黑便等。要是结石进入小肠,还会引发肠梗阻。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光或CT扫描,可以观察到胃内的团块状物质。而胃镜检查是诊治胃结石的有效手段,胃镜检查在胃结石诊断中最为直观,在检查的同时可施以碎石治疗。如果结石较小,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碱性液体、可乐溶解或软化结石,促进结石排出。

医生提醒,盲目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不良反应,因此,可乐疗法需要在医生诊断、评估后,指导患者进行,不建议患者擅自尝试。此外,预防胃结石要控制高鞣酸食物的摄入,别空腹吃山楂、柿子,更别一次性吃太多。酸性水果(猕猴桃、橘子、柠檬)会刺激胃酸分泌,高蛋白质、高钙食物别和它们一起吃。

同时,散步、慢跑、八段锦等这些运动,能让胃动力更强,降低胃结石的风险。感觉肚子不舒服,应当尽快去做胃肠镜检查。

(吴煜参与采写)

责任编辑:窦皓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