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成都平原,植保无人机的嗡鸣取代了往日农忙的喧嚣。在四川成都邛崃市童桥村,新绿的麦苗随风摇曳,似海洋泛起层层涟漪。龚帅吉熟练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农药和肥料如春雨般洒落。他感慨,飞防作业三小时即可完成300亩农田的植保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了数十倍。这一幕正是成都以科技驱动农业生产的生动写照,展现“天府之国”春耕备耕的蓬勃活力。
早谋划早部署:打好春耕“第一仗”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锚定“春耕即首战”的目标,春节前即启动全域部署,统筹推进春耕生产。
今年邛崃预计油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小麦种植面积11万余亩,当地在桑园镇童桥村有序推进田间管理和育秧准备工作,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简阳市召开2025年春耕备耕生产工作会暨农机安全工作会,要求各镇(街道)组建服务工作组,保障农资供应,强化科技指导。
春节过后,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四川成都各区(市县)相继召开。目前,成都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突破105万亩,其中小麦64.48万亩同比增加2.6万亩,油菜稳定在139.76万亩。
农业园区工人正在搬运种苗。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强化保障措施:筑牢春耕“双后盾”
为确保春耕顺利进行,成都市各区(市县)在物资储备、耕地保护、技术服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大邑县通过“三强化”筑牢根基:腾退低效果木7350.62亩,整改基本农田“非粮化”1100余亩;组织90余家农资经销商储备物资,40余家农机合作社检修设备;开展技术指导200余场次。
天府新区实施“四轮定位”策略,开展惠农补贴政策宣讲、农机安全隐患排查和农资市场检查,推动科研院所与合作社技术联姻。
天府瑞光(种都高科)现代种业科技园抓紧育苗。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成都东北郊的金堂县推行农资线上订购与集中配送,在技术服务方面协调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专业服务,制定技术预案,推广病虫害防控技术,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培训和指导活动等。
创新驱动发展:焕活春耕新气象
在春耕备耕过程中,成都市各区(市县)积极创新,引入新技术、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注入新活力。
机械化种植有力推进。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彭州市展示128个蔬菜新品种及数智化设备,投入财政资金推动种业创新;都江堰市天马镇推广绿色种植,以除草布替代化学药剂,培育“猕掌柜”新品种延伸产业链;蒲江县实现农资网点全域覆盖,组建“专家+技术员+种植户”服务队深入田间;双流区实施单产提升工程,推广优质品种,加强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四川省小麦创新团队调研成都平原小麦生产情况。受访者供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指出,成都构建的“科技赋能+全域协同”春耕模式,通过无人机植保、种业创新、绿色种植等技术应用,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龙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