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李星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日报客户端宁夏频道李星委员2025-03-06 17:3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各民族共享的地方艺术符号元素集中展现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音乐、体育和美术是典型的地方艺术形式,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以体育为例,为了常态化、大众化、娱乐化、普及化、深入化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4年国家发布了《关于体育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指导意见》,可见以体育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和社会功能。

艺术符号元素共享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维度,以地方音体美艺术共享符号元素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做实做强长期性、常态化工作。

一、更加重视地方艺术史研究,进一步挖掘各民族共享艺术符号元素

地方艺术用各自不同的色彩共同描绘着中华文明的画卷,谱写着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华章。地方艺术史承载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也记录着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历史记忆,是透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艺术符号元素共享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核心纽带,对文化认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地方艺术史研究中,要全面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各民族共享艺术符号元素,注重文化贡献在地方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要从文化视角重视各民族共享艺术符号元素理念培养与转换,发挥地方艺术史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为各民族共享文化找出找准更多的历史渊源。

二、更加重视地方艺术创作,进一步呈现各民族共享艺术符号元素

艺术创作的重要价值在于艺术作品,比如:当美术作品被接受而进入流通环节以后,就会对大众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要充分运用艺术手法表达各民族共有符号元素。

突出各民族共享主题。作为一种精神思想特征鲜明的地方艺术,选择什么样的主题、表达什么样的思想非常重要。在注重传统艺术创作思想表现的基础上,要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主题,不断增强各民族共享符号元素在地方艺术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共享符号元素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内涵。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就应该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与现实。地方有丰富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艺术创作素材,要充分挖掘各类地方艺术特色,强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内涵的表达,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注入文化精神、提供更多的路径模式。

三、更加重视地方艺术作品展演,进一步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维度

提升艺术作品价值观念认知。在传承艺术作品文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同时,更加注重其社会价值,特别是文化教育价值。比如:美术与音乐作为高雅艺术,广泛全面地面向大众时,要突破“围墙内空间”局限,让大量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品不仅以艺术形式传承地方文化发展,更以思想精神传达形式发挥社会价值。

打造地方艺术公共领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打造各种公共领域,让艺术作品走出具有“书院派”性质的“深闺”,成为日常生活的延伸,从而让其成为群众文化艺术享受的一块高地,在地方人民了解、欣赏地方艺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各民族共享文化的重要意义。

举办艺术作品展览与表演活动。积极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地方艺术作品展览与表演活动,不断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维度,增强文化艺术的社会功能,让大众普遍感知各民族凝心聚力共同浇灌文化艺术之花的伟大力量,进而让艺术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地助力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黑艺璇 整理)

统筹:徐元锋

策划:张 文

记者:秦瑞杰 焦思雨

编辑:徐璐璐 黑艺璇 刘兴田 白春艳

美编:李 文

责任编辑:张文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