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个“无废工地”,为何吸引千名建筑行业代表观摩?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贺林平2025-03-23 09:30

3月20日,东莞市无废工地和临时用电专项观摩活动在东莞市博物馆新馆项目现场成功举办。来自全市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及相关行业的代表近千人参加此次观摩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由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及东莞市南城街道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主办,旨在推广“无废工地”建设,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建筑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与“临时用电安全”新规范高水平落地。

观摩项目东莞市博物馆新馆,是东莞市“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选址在东莞市中心广场。由保利发展湾区公司代建,中建五局华南公司承建,建筑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以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建设中。项目以“立足东莞、辐射岭南、面向世界”为定位,建成后将打造成为文化强市标志性文化设施、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的博物馆。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东莞市博物馆新馆

展板+讲解+实物,全方位展示“无废工地”理念

“无废工地”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绿色施工,最大限度地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观摩现场通过“展板+讲解+实物”的模式,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无废工地”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经验。展示内容分为“源头减量设计措施”“机电综合管线样板”“循环回收与利用”三个板块,为观摩人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据悉,项目团队通过应用DFC数字建造系统,能够精确计算材料需求,避免过度采购和浪费,从而降低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所采用的流态固化土材料,可以以废弃土、工业固废(如粉煤灰、钢渣)等为原料,通过添加固化剂改良为可泵送的流动态材料,替代天然砂石回填,实现“废土重生”。此外,该项目还应用了2.4万㎡的ALC墙板,生产过程可比普通混凝土减少约75%的资源消耗。而项目屋面采用的免焊接固定件,将共设计使用3000余个,可以切实减少焊接污染,降低电量消耗2000度电,减少碳排放1500Kg。

据中建五局东莞分公司总工程师吴和坤介绍,“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始终贯彻绿色施工理念,通过应用多种新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目前,该项目已获得东莞无废工地标准的3C认证。

图为观摩活动现场

施工安全、临电新标杆

除了观摩学习“无废工地”,活动还设置了施工安全与临电专题板块。专题板块展示聚焦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新老规范修改对比及新增规范的解读,助力提升全市建筑施工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板块,主要围绕施工安全管理、拆除、隧道、高处作业、有限空间、模板、脚手架、基坑、临时堆载、建筑起重机械、临时用电共11个类别,进行文件宣贯。通过现场展示、专家讲解、行业交流等形式,全面呈现了新旧规范的差异与实施要点,确保新标准的全面落实,为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建筑工地临时用电”板块,分为分配电系统、用电机具及条文规范CI展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实物,包括配电房、分配电箱、钢索配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小型用电机具及各种接地保护做法模型等实体设备,结合交流讲解,帮助观摩人员深入理解新行业规范,有效提升新标准下各项目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

“无废工地建设最终的目标是把我们的城市建成无废城市,能够做到低碳可持续发展。无废工地建设主要通过三个环节,绿色施工环节、循环利用环节、碳排放管理环节,司法局的文件也是要求从这三个环节来推动无废工地建设的,我想不久的将来这是一个必然趋势。”东莞建筑业协会秘书长谢芳表示。

此次观摩活动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不少企业代表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对“无废工地”以及行业安全规范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未来将在自身项目中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技术,践行安全规范,助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

东莞市无废工地和临时用电专项观摩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东莞市在绿色施工领域的先进经验,也为全市建筑行业的安全规范树立了新的标杆。随着“无废工地”与“安全工地”理念的深入人心,相信东莞建筑行业将迎来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责任编辑:贺林平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