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贾奥琳:破解小麦病害防治密码
人民日报海外版张文豪2025-04-03 14:10

贾奥琳

破解小麦病害防治密码

■ 贾奥琳 河南郑州

我从小就对《三国演义》里的谋略故事着迷,各方斗智斗勇,胜负往往在关键一招。而我的研究,恰好也在揭示一场别开生面的“兵法”对决——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攻防之战”。

2023年6月,我从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博士毕业,同年被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杰出人才”引进。作为校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小麦玉米两熟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青年骨干,我和同事也在破解小麦病害防治的密码。

“植物演义”中,小麦的故事精彩不断:当小麦病原菌来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卫士”(抗病受体蛋白)可以从外表鉴别出“敌人”(病原菌一些保守的分子特征);被识破后,病原菌又亮出“大炮”,直接将炮弹(效应蛋白)打入城墙(细胞膜)内。细胞内的抗病受体蛋白就像拦截武器一样接收这些效应蛋白,并通知后方立刻战斗……

读博期间,我师从国际知名植物免疫学家柴继杰教授,利用“眼见为实”的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首次发现了植物自身的“免疫信使”。我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期刊《科学》和《自然》上。这些研究经历,为我解决小麦复杂的抗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帮手。

在河南,病害一直是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破解小麦抗病的“兵法”,不仅是科学探索,更是守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回到家乡投身小麦病害防治,这是一个学术选择,更是与家乡发展的“双向奔赴”。为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学校支持我搭建了一个“小而精”的蛋白质功能与结构研究实验室。短短一年半时间,校内外多位小麦抗病研究学者分别与我们开展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合作。我们也正在筹备建设蛋白质功能研究平台,希望服务更多有需求的研究人员。

四月,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利用多种生物技术手段,深入解析小麦如何通过抗病基因抵御病原菌,揭示这场“战役”背后的“用兵之道”,为培育更具抗病性的优良小麦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记者 张文豪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毕京津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