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共论“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的实现路径”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姜晓丹广大宣2025-04-05 11:08

3月2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开幕。本次学术年会以“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为主题,包括主旨报告、专题论坛、分组报告等多种学术交流环节,直面数字智能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等社会热点,来自全国60多所高校的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羊城参会,共同探讨心理学理论创新如何回应时代挑战,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年会开幕式上,广州大学副校长吴开俊介绍了广州大学及心理学科的办学情况,指出广州大学秉持“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校训精神,扎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推进拔尖创新和卓越应用人才分类培养,不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创新人才。

中国心理学会现任理事长、北京大学苏彦捷教授指出,当前全球心理学研究面临技术革新与文化多样性的多重挑战,亟需以理论为帆、历史为镜,构建具有文化适应性的心理学体系。她高度肯定了本次年会主题“心理福祉与健康社会”的前瞻性,期待会议成果为健康中国行动注入心理学智慧。

广州大学心理学科负责人聂衍刚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广州大学心理学科围绕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发展定位,强调本届年会主题既是对学科根基的坚守、亦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更是对民众需求的强烈回应。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马凤岐教授高度肯定了本土理论心理学研究者以“推动理论创新、深耕学科历史”为己任,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理论心理学体系做出的重要贡献。

从具身认知到AI伦理,从心理建设到中式健康观,年会以前沿视角勾勒出促进心理健康的未来图景。南京师范大学汪凤炎教授以“传承经典中式健康观,以完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为题,提出可将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与中国传统“身心合一”理念融合,构建具有东方智慧的健康标准。华南师范大学刘学兰教授以“独立、协同与融合:对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初步发展期、全面开放期、快速发展期到协同融合期4个阶段回顾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40多年发展历程,并提出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在数字化浪潮与全球化挑战交织的当下,心理学理论如何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同频共振?在本届大会主旨报告中,6位嘉宾以“伦理规范与心理事实——论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意义及发展可能”“贫困的认知根源:多视角的探索”“正念发展的伦理转向:基于智慧的超越性道德”“科学心理学时代的理论心理学”“宏观理论引领具体实践:理想心理学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应用”和“开放科学与 AI 双重挑战下的科学心理学理论”为题,聚焦伦理规范、贫困认知、开放科学等议题,既以哲学思辨锚定学科根基,又以实证研究回应社会痛点,展现了理论心理学“顶天立地”的学术品格。

本次年会还组织了四个分论坛共62场报告,分论坛分别以“文化传统与心理健康理论融合”“数字时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健康的多维干预与跨领域应用”和“具身认知与心理学理论前沿”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为促进民众心理福祉、营造健康社会提供了心理学路径。

会议现场

责任编辑:姜晓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