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河南省睢县孙聚寨乡袁店村的200余亩大棚葡萄迎来管护关键期,果农们正抢抓农时,对棚内的葡萄进行掐蔓、疏果等农事管理。
4月10日,记者走进果农朱秀英的大棚内,一排排葡萄井然有序,碧绿的藤蔓间已挂满串串幼果,工人们正有序地忙着给葡萄抹芽、定梢、摘心。"掐尖要在开花前一周进行,保留4-15个支轴,每个结果枝留1-2个花序。”袁店葡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庆安告诉记者,葡萄进行整枝打芽后,主要就是要控制好棚内温度,进行定枝施肥浇水等管理。初春昼夜温差大,遭遇倒春寒,要做好保温防冻,同时也要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引发新梢徒长等情况。
“大棚葡萄比陆地种植早熟2个月,早熟品种葡萄夏黑正处于见果期,晚熟品种葡萄巨峰尚处于生长期,亩产5000余斤。”果农朱秀英笑着说,葡萄喜温,抗寒能力差,村里采用大棚模式,种植有夏黑、醉金香、巨峰等十多个品种,通过早期精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坐果率,提升葡萄品质,实现错季上市,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这几天气温回升了,温度太高,要随时注意放风,如果放风不及时,将对葡萄苗生长造成一定影响。”村合作社互助组的刘艳华介绍道。多年的种植经验,让她特别重视大棚葡萄各个时期的科学管理,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每一个环节,都按高标准要求操作,特别要严格控制葡萄的产量和采摘期,不断提高葡萄品质。
在孙聚寨乡袁店村葡萄种植合作社,果农们成立了6个互助组,大家既学习掌握传统种植技艺,又学习现代大棚管理技术,在葡萄管理关键期,大伙又发挥互帮互助组的作用,该村的葡萄种植成为睢县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睢县为做好葡萄种植产业,引导葡萄种植户不断改变种植结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群众”的发展模式,通过更新品种、科学施肥管理、控制亩产量等方式,提升葡萄品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着力打造了孙聚寨乡袁店、尤吉屯乡许堂、西陵寺镇榆厢等“生态种植 观光体验”的葡萄种植基地。目前,已发展葡萄种植8000余亩,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引擎。(方敏 通讯员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