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机器人产业化落地,仿生眼技术应用市场广阔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沈文敏2025-04-13 21:52
“仿生视觉技术,能够加快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全面走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场景。”4月12日在沪举行的仿生视觉产业与投资研讨会上,上海大学仿生视觉与类脑智能研究所所长张晓林说。
仿生眼技术,即模仿生物视觉系统的人工智能视觉感知技术。在会议主旨演讲中,张晓林表示,当前机器人难以达到产业化应用标准的主要阻碍之一,是视觉领域存在缺陷。传统机器视觉依赖固定算法和有限的数据处理能力,无法形成立体视觉,导致机器人没有足够的信息获取与判定能力,在复杂动态环境中完成快速追踪目标、空间位置判定等高效、准确的响应执行。而仿生眼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让机器人“看得更清、反应更快” ,同时具备实时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在当前普遍期待机器人产业化落地的背景下,仿生眼有望开启机器人产业化浪潮。
据介绍,仿生眼技术经过国内外数十年成果积累,日趋成熟。部分国内企业如爱观视觉等,其产品已经率先在上海地铁1号线弓网在线监测中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期还将在农业果蔬采摘、低空空域、公共安全等领域实现更加高效和智能的应用。
研讨会上,上海机场集团、中科院西藏高原所、隐冠半导体、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分别介绍了仿生眼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应用情况。根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预测,全球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到2028年有望接近1400亿元,2024-202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20%。
责任编辑:沈文敏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