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郭益参加了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获得表彰。
自1996年投身水电事业,郭益足迹遍及11座水电站,累计参与装机总量达1330万千瓦。现任水电七局一分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旭龙水电站大坝工程党支部书记兼项目经理。近30年扎根一线,他将青春熔铸于大国重器,以担当诠释新时代奋斗精神。
他用半生践行誓言:让每座大坝成为挺立在大地上的忠诚丰碑!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电建集团先进工作者,锦屏“8・30”群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功臣”,水电七局“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
“世界高坝”上演生死逆行
“我不过是万千建设者中的普通一员。”面对荣誉,郭益把功劳归于集体。
他最难忘的,是那座矗立于云端的“世界第一高拱坝”——锦屏一级水电站。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最大坝高305米。
建设世界第一高拱坝,每一寸混凝土都凝结着郭益与团队的智慧与心血。质量要求极高,温控防裂难度极大,施工组织错综复杂,犹如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峰,横亘在他们面前。
初到锦屏,郭益担任工区常务副经理,面对艰巨的施工任务,他鼓舞士气:“锦屏建设难度大,是挑战,更是机遇!咱们一定齐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此后六年,他带领团队扎根于此,在思考中不断进步,在磨炼中逐渐成长。以身作则,每日最早到现场、最晚离开,与工人一同钻研施工工艺、调整方案,每一处都有他忙碌奔波的身影。
然而,建设大国重器之途 ,并不是一马平川。
2012年8月30日凌晨,锦屏山地区因持续强降雨诱发群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裹挟巨石奔腾而下,如黑色巨龙般扑向营地。
千钧一发之际,郭益坚守在3号营地B3楼,声音坚定有力:“大家别慌,听我指挥!先确保人员安全,有序疏散!”
面对险情,他一边迅速指挥疏散人员,一边耐心疏导、安抚职工情绪,防止因慌乱外逃引发二次伤害,在他的正确指挥下,现场人员安全撤离,秩序井然。刚撤离没多久,泥石流如脱缰野马般汹涌而至。
从现场清理到设施修复,他有条不紊地组织着抢险救灾。在他的带领下,此次灾害无人员伤亡,设备财产也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
在锦屏一级水电站,4.5米升层技术应用是巨大挑战,国内无先例,国际经验也有限。郭益带领技术团队日夜攻坚,面对混凝土浇筑温控防裂等难题,不断调整方案、优化工艺。历经无数日夜,成功在国内首创应用该技术,且技术处于国际前列,为后续同类工程快速、高效施工提供案例标杆,将“中国标准”推向国际前沿,助力锦屏一级水电站荣获“詹天佑奖”“菲迪克工程项目杰出成就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荣誉,成为耸立在江河之上的“忠诚丰碑”。
“地质博物馆”里的绝境突围
2017年,郭益转战被称为“地质博物馆”的固增水电站。11公里引水隧洞如巨龙潜行,80余次塌方、涌水、泥石流如影随形。
“设计施工必须拧成一股绳!”作为EPC总承包项目经理,固增水电站管理模式不同,作为较早的EPC项目,郭益深知高效协同的重要性。
深夜的办公室,他在图纸堆里泡了两个月,创新提出将引水隧洞初期加强支护作用效果与永久衬砌作用联合统一考虑,通过衬砌结构数值计算,优化钢筋3000多吨。
2020年1月10日的寒夜,隧洞内突然传出闷雷般的轰鸣。“是特大涌水!流量每小时3500立方米!”对讲机里的嘶吼让项目部瞬间凝固。
郭益抄起应急灯冲进隧洞,激流裹挟碎石打在安全帽上噼啪作响。“跟我下!”他纵身跃入齐胸深的冰水,激励着队员:“兄弟们,咬咬牙,这点困难难不倒咱们!”24小时连续作战,唯有那道伫立水中的身影始终未动。最终,成功化解隧洞被淹的危机,为国家和企业避免了重大财产损失。
他硬生生闯出一条创新之路,主持4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专利13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中国水利协会QC成果3项、论文16篇、总结报告3篇,研究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为电站按期进入运营阶段提供有力保障,也为行业内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宝贵参考。
党旗飘扬 攻坚为民
时光漫漫,见证着他的执着坚守。作为国家“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工项目,旭龙水电站是全国在建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水电七局承担大坝工程施工,也是郭益的主战场。郭益带领项目团队,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策划提升经营效益,系统谋划建设。寒夜里的旭龙营地,总有一盏灯亮得最久。
2023年11月11日,金沙江畔寒风呼啸。面对海拔2400米的旭龙水电站截流“三高”难题——龙口流速9.75米/秒、落差10.05米、流量1120立方米/秒,国内外专家曾断言“风险极高”。
面对外界不良预期,郭益带领团队始终憋着一股劲。施工合龙当天,一声令下,十几辆作业车辆轮番向龙口倾倒石料,波光粼粼的水面顿时水花四溅。漫长的十分钟过去,随着最后一车石料投入龙口,现场传回观礼台的信号划破沉默——“截流成功,汇报完毕!”现场沸腾,旭龙水电站顺利截流,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
提前26天一次性顺利截流,龙口流速和落差等水力学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旭龙水电站建设现场,党旗始终在施工一线高高飘扬。项目部党委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创新建立"政治生态涵养、奋斗目标共筑、特色文化培育"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打造"党建+"品牌矩阵。通过设立8个党员示范岗、划定2个党员责任区,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攻坚动能,形成"党旗所指就是攻坚所向"的生动实践。
项目部党委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党建+消费帮扶"机制,通过定点采购贫困村民养殖的生态牛肉、种植的高山土豆等特色农产品,累计带动16户村民增收。同时开辟"党建+就业帮扶"通道,协调属地企业定向录用贫困家庭劳动力16人,实现"造血式"扶贫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项目经理郭益常说:"党旗插在哪里,攻坚的旗帜就飘扬到哪里;红旗飘到哪里,群众的笑脸就绽放到哪里。"
铁汉柔情 薪火相传
“跟着他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水电人的魂。”旭龙项目常务副经理戚绍礼道出众人心声。
“水电人的战场在江河,初心在为民!”围炉夜话时,郭益总鼓励团队;职工宿舍里,常摸着被褥问冷暖。
2023年5月,50岁的职工吴四宝突患重病,喘不过气来,满脸大汗,脸色苍白。郭益立马安排人员,驱车4小时到150公里之外的得荣县人民医院抢救治疗。但因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立即转院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随即,郭益他们立马坐上医院的120救护车,护送吴四宝经过香格里拉、丽江、攀枝花、西昌,住进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吴四宝得以痊愈。但不能再到海拔2400米的旭龙水电站工作。郭益主动征求分局意见后,安排他到条件较好的西昌市政项目。“要不是抢救及时,可能我早就变成了一堆黄土了……”吴四宝泪流满面,几度哽咽。
清晨的金沙江畔,郭益总爱站在观景台远眺。他说:“我愿做江河里的一滴水,永远奔腾向前!”这正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新时代劳模最铿锵的誓言。(陈一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