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红色接力赛”,他们跑了20年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谢与周2025-05-06 11:19

今年春天,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红三月”公益活动暨团日活动迎来20周年。自2005年举办以来,已有超3000名同学参加这场“红色接力赛”。从最初的社区服务到红色剧本杀、定向越野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单向志愿帮扶到双向互动,学子们在红色教育中深化认知、锤炼品格,在创新实践中启迪智慧、砥砺担当,在志愿服务中知行合一、奉献社会,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Z世代”的红色教育 有意思也有意义

在《破晓》红色剧本杀中,同学们化身1927年的地下党员,通过解密任务亲历革命抉择。活动现场,有人为“掩护同志”急得满头汗,有人看到“家书”红了眼眶,切身感受的代入感,让参与者都上了一堂沉浸式党史课。

图为同学们分析剧本。

重新演绎《觉醒年代》经典片段,李大钊的青春宣言有了新的注解。一场“声临其境”配音工作坊活动,让大家既兴致盎然,又深受感动。“教科书上的文字跃出纸面,当我反复揣摩语气时,对前辈和先烈们的初心有了更深刻的感同身受。”参与活动的冯睿明说。将近现代的国家大事件做成拼图,每拼合一块就解锁一个故事,同学们亲手完成的“红色记忆拼图”,看得见,摸得着,成为大家珍藏的最特别的纪念品。

图为同学们制作的“红色拼图”。

还有“红色足迹”定向越野。同学们穿梭在校园各个地标建筑,通过趣味答题解锁下一站任务。“在怀士堂前逐渐拼出孙中山先生当年在此演讲的画面时,我对这个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冉一焮兴奋地说,这场融合了党史知识、团队协作和运动挑战的活动,让红色教育真正“动”了起来!

趣味思政课 走进“中国之治”现场

在“红三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的学子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践行“善政天下,良治中国”的院训。

在海珠区穗华社区,学生们开设了面向青少年的趣味思政课堂,通过“历史问答接力”等互动游戏,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化为生动实践。广州市海珠区穗华社区党委书记高慧说:“中大学子带来的不仅是新颖的活动形式,更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参与社区治理的智慧与担当!”

那些写在国家政策里的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探访养老机构、走近留守儿童、社区公益服务……20年来,“红三月”活动中,学子们深入“中国之治”的田野和现场,理解国家和时代。2023级行政管理2班班主任、政务学院副教授马欣荣感叹:“当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对于使命、见证以及青年人的时代追求这些议题的理解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这让我特别欣慰。”

20年坚持,探索出“沉浸式思政”新路径

“没想到当初策划组织的活动能坚持20年并发展成品牌项目,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在高校工作,但仍感到十分欣慰。”“红三月”活动创始人林忻回忆,在首届活动开展时,志愿者们便为农民工子弟、环卫工人等群体送上关怀,体现青年一代的风采。如今,“红三月”活动已发展为覆盖多个年级的品牌活动,同学们紧紧围绕“银发关怀”“红色资源”等时代热点开展活动,逐渐形成“党委统筹—团委主抓—支部落实—全员参与”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体系。

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同时探索出一条“沉浸式思政”新路径,“红三月”为“大思政”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相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以创新载体拓展教育维度,以开放平台汇聚实践合力,以坚定信念培育时代新人,通过加大力度推动校地共建育人平台、培育学生自主创意志愿服务团队,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让红色教育真正走深走实走心,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贡献中大智慧与政务方案。

责任编辑:程远州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