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许多犹太人免受迫害的外交官何凤山——
生命签证救难民
本报记者 申智林
湖南省益阳市的一处墓园里,圆弧状的白色大理石墓围,环抱着一座青黑色方碑,碑刻铭文清楚标记着,此地长眠着一位受人尊敬的逝者——何凤山。
“我的父亲1901年9月出生在湖南益阳农村。”何凤山的女儿何曼礼告诉记者,“1938年前后,在担任国民政府驻奥地利维也纳总领事期间,他帮助许多犹太人免受迫害和屠杀。”
上个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不少犹太人被送进集中营。纳粹当局发出指令,以签证形式提供“移民证明”,即可获释离境。何凤山开始为犹太难民签发入境中国上海的签证。
何曼礼说:“持有‘名义上’的上海签证,难民就可以逃出奥地利,并以途经第三地的名义,去往他们的真实目的地。”后来,纳粹当局曾没收领馆的物业。何凤山顶住压力、自掏腰包,租下馆舍重新开放领馆,继续颁发移民证明。
根据难民提供的部分护照显示,1938年6月,有一张签证序列号为200多号,当年7月20日,序列号已超过1200号。一张1939年签发的签证,序列号为3681。至1940年2月何凤山被调离维也纳时,其所签发的签证显然远多于此。“父亲那一代的爱国者,目睹了中国人民遭受的屈辱,对任何民族受到的迫害都感同身受。”何曼礼说。
铭 记
随着史料持续挖掘,何凤山的英勇事迹及其体现出的人道主义精神,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时至今日,在世界多地都留有以何凤山名字命名的纪念载体。
2023年4月,何曼礼在益阳市讲述了父亲颁发“生命签证”的故事,来自以何凤山名字命名的凤山小学师生代表、何凤山母校益阳市一中师生代表、湖南城市学院师生代表等180余人到场聆听。今年4月,何曼礼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做了关于何凤山义举事迹的讲座。目前,益阳市博物馆正聚焦“生命签证”这一主题,布设历史图片展,展现何凤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