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瞰甘头条 | 甘肃庄浪县:三力并举,擘画文旅融合新图景
人民日报客户端甘肃频道吴琰琼2025-05-12 12:11

庄浪,山水丹青勾勒出城市的筋骨肌理,历史文脉沉淀为城市的精神气质,百万亩梯田镌刻着世代奋斗的史诗。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造化与源远流长的人文积淀相得益彰,既有山川毓秀的天地馈赠,更承载着成纪文明的历史传承,在文旅融合的春风里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近年来,庄浪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文彰旅,抢抓机遇、主动担当,深挖生态与人文资源禀赋,聚力打造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多元融合,通过品牌塑造、项目驱动、业态创新,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聚力文化传承,塑造文旅融合“新品牌”

从沉浸式文旅体验的蓬勃兴起,给予游客身临其境的文化感知,到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为革命精神传承搭建新载体,文化和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交融。

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强化非遗保护传承,系统修复古建筑群,建立一批传统工艺工作站,大力推进县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全年举办文化艺术培训班15期,实现静态展示向活态传承转变,以文化振兴带动经济活力。成功举办“石榴杯”非遗项目暨传统手工艺作品展,配合甘肃卫视《乡村新事记》栏目组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推介访谈。

文创提质扩效擦亮文旅品牌。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崖寺石窟、宋代水洛城遗址为核心,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打造“陇上石窟文化走廊”。开发独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老字号产品、文化旅游创意纪念品等5种文创商品,培育研发1家骨干企业,打造1处省级创意产品,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升级。充分借助敦煌文博会、“一会一节”大型文旅主题展会、高峰论坛等活动,不断扩大“生态梯田·大美关山·人文庄浪”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聚力项目驱动,构建文旅融合“新格局”

打造文旅项目不仅是传承文脉,更是造福一方百姓。庄浪县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用产业思维谋事业发展,建立重大文旅项目机制,从景区建设、基础配套、产业融合、措施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对全县旅游进行重点谋划和全力推动,提升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不断形成错位、协同、融合发展新格局。

项目赋能激活产业新局。庄浪县持续开展品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抢抓国家长征、长城和黄河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实施关山大景区旅游公路项目、云崖寺石窟保护利用项目、紫荆山公园登山步道项目,以及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等,培育文化产业园区1个,努力构建要素齐全、产业互通、优势聚集的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新格局,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智慧康养链动全域发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振兴等要素,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优质乡村旅游,建成了水洛崖王、朱店吴沟、韩店石桥等9个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村,组织实施了公园生态游憩、田园休闲观光、森林房车露营、运动健身康养等18个文旅康养产业链项目,倾力打造“以康为主体,以养为特色,以游为纽带”的文旅康养产业体系。郑河上寨荣获全国十佳乡村避暑胜地称号。

聚力资源禀赋,培育文旅融合“新路子”

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追求的不断提升,如今,单纯的景点观光已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旅游需求已经从“有没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转变。庄浪县结合“营造大环境,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发展理念,依托境内百万亩梯田和关山大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代农业优势禀赋,将“大农业”和“大旅游”有机结合,在农文旅融合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生态变现、文化赋能、产业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庄浪样本”。

品牌塑造打造乡旅标杆。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注重品牌塑造,完成郑河上寨1个3A级乡村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周边游、户外游、研学游,打造周末短假旅游线路,开发推广3条特色旅游线路,打造推出了韩店石桥、通化陈堡、郑河上寨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陇上乡遇”知名乡旅品牌。新发展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1个、特色民宿4家,农家乐20家。

业态创新培育消费热点。积极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创新服务业态,在关山大景区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业态,依托现代农业基地,开发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乡村旅游项目,引导企业将“夜经济”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智慧服务设施、特色住宿体系、文化体验空间,形成“白+黑”全时旅游体验,真正实现了“一处美”带动“全域兴”的良性发展格局。

关山落笔千秋画,洛水无弦万古琴,文旅赋能更精彩。庄浪,一个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动能的文旅融合发展之地,正徐徐展开崭新的图景。

签发:董洪亮

责任编辑:宋朝军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