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民健身,“深圳2025·人民杯”首届社区运动会启动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5-05-13 08:11

丢出沙包后,童声与笑语欢织,镜头一转,体质监测的摊位前大排长龙,再往里看,乡村振兴成果展区和非遗文化专区也挤满了人……5月11日,深圳2025·人民杯首届社区运动会启动仪式暨首场活动在福田区华富街道莲花一村文化广场举行,以田径竞技与趣味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走进深圳大型社区,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体验赛事魅力,将更多非体育爱好者拉到运动场上来,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人民日报华南报业发展部董事长李业建说。

本次活动以“活力社区·健康深圳”为核心主题,整合竞技赛事、公益体质监测、运动康复义诊等多元内容,同步设置乡村振兴成果展、非遗文化展演专区及主题市集,累计吸引逾千名社区居民参与体验及消费。

本次社区运动会推出四大运动项目,以“零门槛、重参与、强融合”向所有年龄段群众开放。在障碍跑中,市民需绕行雪糕筒等趣味障碍物完成往返竞速;沙包投掷区则需站在指定线外进行投掷;立定跳远则设有起跳线、落地标尺等专业设施,引导市民掌握规范动作;体能挑战区设置平板支撑、单人跳绳等挑战;另设亲子互动游戏,“小孩玩得满头是汗,我们都很喜欢这些活动。”市民吕先生表示。

图为亲子互动游戏。

活动现场,来自深圳邮储银行的机器人身着红色志愿马甲来回穿梭,吸引市民打卡拍照。

“您台阶指数未合格,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慢跑、游泳等锻炼活动来增强心脏功能。”在医疗服务站,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正在为市民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

据介绍,运动处方是以运动前的心肺功能筛查、靶心率测定等为基础,结合个体健康数据和检测结果来制定“运动安全区间”和“运动效能区间”,为不同人群提供科学运动指导。“运动处方”既能帮助普通市民预防运动损伤,又能辅助慢性病患者通过规范运动改善颈肩腰腿痛等症状,实现“运动促健康”的目标。

此外,在日常健康管理上,美年大健康针对肥胖的人群推出减重系统,引入运动管理师、营养健康师和医师,为市民减重计划“量体裁衣”。

狮首灵动眨眼,狮尾随势摆荡……本次运动会融入了上川黄连胜醒狮表演、皮影工艺、传统钩编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体验醒狮表演为例,居民可以学习醒狮步法、步型,在活动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增加了邻里交流。“社区运动会能够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非遗实践中,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从认知转向实践传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蔡劲笋说。

“我要一份五黑沙琪玛!”在乡村振兴成果展区现场,由黑芝麻、黑米等“五黑”原料制成的养生沙琪玛成为焦点。“以赛事聚人气、促消费,我们希望开辟‘体育+’新路径,市民在为社区运动会喝彩之余,多买一包帮扶农产品,让消费成为善意的桥梁。”圳兴乡村帮扶服务中心理事长商红表示。

图为居民参与展区套圈活动。

据了解,“人民杯”首届社区运动会由人民日报华南报业发展部联合深圳市全民健身促进会共同主办,秉持“体育+”、“人人+”、“经济+”的核心理念,计划于深圳范围内陆续举办100场社区运动会。

责任编辑:程远州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