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千年的古籍文字焕发新生,泛黄书页间的华夏智慧跃动指尖。为经典注入时代脉动,使厚重历史可触可感,让先贤哲思跨越时空与新时代激荡共鸣。
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特藏阅览室内,岁月浸染的古籍静立书架,泛着琥珀光泽的纸页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记忆。一方方宽敞书案整齐排列,青衿学子戴着洁白手套轻启古卷,指尖与纸面相触刹那,历史的厚重与文明的温度顺指尖蔓延,仿佛跨越时空,与千载文明完成一场静默对话。
近年来,兰州城市学院实施高质量发展“文化浸润”工程,创新开展“悦”读工程共同体系列活动,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径,精心策划“典籍的魅力”系列展览,常态化开展“传承典籍文化 讲好甘肃故事”科普讲解,举办优秀典籍纸电同步阅读推荐活动,组织“典籍故事会”,承办“千古巨制——《四库全书》专题展览”,与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形成大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效应。被评为“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兰州市科普基地”,通过科普讲解、创新典籍展览和沉浸式体验活动,让沉睡的典籍“活”起来,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逐渐将图书馆特藏文献阅览室成功打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践行“大思政”的重要课堂。
从“深闺”到“课堂”:让典籍走出藏书阁
“这册《永乐大典》不仅绘图精美,其文字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比如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一页‘东交门’条目下,记载着《东交门箴》,这篇文章出自苏轼幼子苏过所著的《斜川集》,讲述了东方朔劝谏汉武帝的故事。清乾隆年间修撰《四库全书》之时,苏过的《斜川集》已然失传。幸而《永乐大典》收录了不少苏过的作品,人世间才又有了《斜川集》,苏过的文采精华得以再现于后人。”特藏阅览室内,讲解员打开影印本的《<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十八之三千五百十九》,为学生们讲述典籍背后的故事。
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馆长刘广桥介绍,图书馆在做好常规文献服务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挖掘典籍的育人价值。“虽然我们馆藏的珍本、善本不多,但借助于影印技术的优势,我们要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
从“故纸”到“掌心”:让历史的温度触手可及
“这是我第一次亲手触摸古籍,虽然戴着手套,但还是能感受到纸张与现代图书不一样的质感,能闻到墨香,仿佛也能品味出历史的味道。”传媒学院的学生吕维杰在参加典籍体验活动后激动地说。
为了让典籍文化可感可知,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创新设计了多项沉浸式体验:比如“典籍零距离”:为青年学生提供专业手套,让学生亲手翻阅典籍,感受文化传承的厚重;“时光印记”:展出被虫蛀、或失火被焚的古籍残卷,让学生直观了解文献保护的艰辛;“墨香千年”:设置雕版印刷体验区,精选了文溯阁和文渊阁《四库全书》内容雕版拓印,让学生亲手刷印朱墨,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渐进式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文献梳理和学术写作,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
从“古卷”到“今声”:让文脉传承入脑入心
“这部文溯阁《四库全书》历经多次迁徙,最终在甘肃得到妥善保护。每一部典籍背后,都是一段文化守护的传奇”。在“典籍故事会”活动现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齐诚动情地为学生讲述着典籍的流传故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典籍从冰冷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历史,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立体深刻。我们不仅要展示典籍,更要讲好典籍背后的中国故事”。齐诚说,“通过这些生动的讲述,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韧性和生命力。”
从“积淀”到“绽放”:让文化自信在体验中扎根
“参加完图书馆的典籍文化科普活动后,我对传统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比如在学校图书馆看到‘裘卫四器’铭文拓片后,我还抽空专门去博物馆参观了实物,带给了我不一样的参观学习感受。我感觉这些典籍不仅是文物,更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参加活动的学生张锐这样道描述自己的体会。
据统计,自学校典籍文化育人项目开展以来,图书馆已接待参观体验学生超过2.9万人次,举办“典籍故事会”分享10余场,此外,学校还常态化举办优秀典籍名家读书分享会,为学生解读优秀典籍的内涵与精髓。许多学生表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典籍学习体验,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韩高年教授表示:“甘肃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书写着中华文明的壮丽篇章。作为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甘肃见证了丝绸之路上最灿烂的文化交融,守护着中华文明最珍贵的记忆。学校图书馆依托中华优秀典籍资源,融合甘肃特有文化元素的创新教育实践,让典籍文化真正走进了青年学子的心灵。这些活动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守护传承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探索创新 ‘大思政’ 实践路径,实施德育、美育的重要课堂,更是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从岁月尘封的典籍到活力迸发的育人课堂,从静默陈列的历史印记到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兰州城市学院以创新为笔、实践为墨,让千年典籍在新时代重获新生,绽放璀璨光芒。正如一位学生谈到的心得:“触摸这些典籍,我感受到的不仅是纸张的温度,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立足时代新坐标,兰州城市学院将继续深耕典籍文化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搭建古今对话桥梁,让更多青年学子在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坚持以文化人、以德润心,不断发挥高校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为培育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动能,书写培根铸魂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