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平桂区儿童康复中心自助训练室内,9岁的脑瘫患儿小宇(化名)正踮着脚尖,颤巍巍地练习走路。他的母亲王女士攥紧拳头,眼眶泛红:"半年前,孩子连站都站不稳……"突然,小宇脚下一滑,康复师李老师立即伸手扶住,轻声鼓励:"慢慢来,我们再试一次!"
平桂区儿童康复中心自助训练室内医护人员在辅助9岁的脑瘫患儿小宇(化名)练习走路。
这是平桂区残障儿童康复新模式的真实写照。在这座占地2984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中心里,99张专业康复床位与39台总价超120万元的智能康复设备有序的运转着,为脑瘫、自闭症、孤独症、发育迟缓等患儿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精准服务。
"每个孩子入院后,都要经过Gesell发育诊断、儿心量表、运动功能评估等8大标准流程,建立‘一人一档’治疗方案。"康复科组长廖东学医生指着步态分析仪的数据说。9岁脑瘫患儿小宇(化名)的康复历程就是典型案例:医护人员通过步态分析捕捉其异常数据,结合中医推拿、运动疗法,仅用半年时间就帮助他实现了独立行走。
在语言训练室,3岁孤独症患儿小萱(化名)正专注地拼搭积木。"刚来时PEP-3评估显示她的语言年龄仅1岁水平。"康复教师张小青翻开教学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结构化教学、一对一训练和经颅磁刺激的干预进程。如今,小萱已能主动表达"妈妈,我要喝水",这让张老师感慨:"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患儿家属谢崇巨动情地说:"现在带孩子来这里治疗,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押金发愁了。作为单亲父亲要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经济压力本就沉重,东拼西凑交押金的经历实在令人头疼。多亏国家的好政策,医疗费用经医保报销后,残联还能提供二次补助,现在我们家庭基本不用承担额外费用,减轻了负担。"
如今,平桂区构建的"城乡居民医保+儿童康复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捐助"四位一体保障网,让130个家庭告别经济重压——2024年累计减免费用超960万元,患儿人均治疗费用直降92%。
更令家长们欣慰的是"全天候融合"模式:上午在运动治疗室进行PT训练,下午转入特教班学习拼音算术,每个月还能参加超市购物、公园踏青等社会实践。"我们不仅治病,更要让孩子回归社会。"廖医生指着墙上的"社会适应进度表"说:52名康复毕业儿童中,45人已重返普通学校,21人实现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