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5时,内蒙古森工集团中层领导人员竞争上岗笔试正式拉开帷幕。考场内,35名青年干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埋头伏案、奋笔疾书,终点那端的“椅子”只有5个,这场中层岗位竞争,最热门岗位竞争比例高达10:1,竞争氛围浓厚。
这场“擂台赛”是内蒙古森工集团继2024年9月拿出9个中层岗位开展竞争上岗后,今年又拿出5个中层岗位开展竞争上岗,以这样公开“打擂台”的方式选拔“千里马”,在林区逐渐成为常态。
自去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破旧立新、竞出活力”为导向,常态化推进各层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坚持“因岗选人、以事择人”,打破论资排辈的“铁交椅”,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一场以德才兼备、公开竞争为标尺的选人用人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林区的干部生态。
打破藩篱:让更多优秀人才登上事业舞台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近年来,内蒙古森工集团明确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发展目标,高起点、高定位、高端化打造生态旅游业、林下经济、生态矿业等五大产业板块,迫切需要锻造一支懂经营、能管理、勇担当、重实干的干部人才队伍,助力开创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竞聘不是终点,而是责任起点。”在满归森工公司工作24年的麻艳,通过竞争上岗担任森工集团旅游发展部(大兴安岭旅游公司)副部长后,主动对接文旅市场,推动旅游产品创新,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能上更能胜任”。她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平、公正、公开”选人用人机制的缩影。为确保竞争透明,集团引入第三方机构具体操作,从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规范。正如麻艳所言,竞争上岗让有能力的人看到希望,也让实干者赢得舞台。
内蒙古森工集团坚持“赛马”与“相马”并举,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求真务实、解放思想,积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企业功能定位相配套的市场化劳动用工机制,搭平台、压担子、畅通晋升通道,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自2024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总部竞争上岗共计168个管理人员。
与此同时,竞争上岗这一改革举措已纵深推进至全林区。林区各单位同步开展科职及管理人员公开选拔,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激发了人才活力。
今年4月,在根河森工公司科职人员竞争上岗竞选会上,工作仅4年的“90后”硕士研究生马颖,凭借着过硬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成功竞选为公司办公室法律顾问室兼政研室主任。马颖说:“这次能够通过竞争上岗走上新的岗位,我深深感到林区在选人用人上的公开透明、唯才是举,让我这样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也能凭借个人的努力获得发挥才能的机会。”
竞争上岗的“鲶鱼效应”正在释放。从集团总部到各基层单位、从职能部门到场科级单位、从中层正职到一般管理岗位,随着竞争上岗常态化开展,内蒙古森工集团有效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让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和出色业绩的年轻员工,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脱颖而出,营造更加公平的选人用人环境。
活力迸发:公平竞争体系成效渐现
当“能者上”成为共识,“奋斗者”自会脱颖而出。
内蒙古森工集团锚定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与“立”,坚定不移推进干部人才队伍结构化改革,下发《内蒙古森工集团人力资源发展三年规划(2024—2026年)》《内蒙古森工集团“三引进一培养”推进人才工作“强心活点”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通过“自下而上”提出需求、“自上而下”确定编制,形成“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常态化机制。
竞聘,真刀真枪来比拼。2024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竞争上岗工作严格遵循“党管干部、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岗位,制定了差异化的竞争方案,既保证了改革的系统性,又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做到竞争岗位数量和竞争标准、条件、程序、结果公开,确保把组织信任、群众认可、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选拔出来,着力打造人岗相适的领导人员队伍。
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竞争上岗以来,截至2024年年末,集团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17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大幅提升,具有跨领域工作经验的干部显著增多,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一批年富力强、专业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为有效破解“后继有林、后继无人”困局,2024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紧紧围绕林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招聘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加大员工招聘力度,在2024年招聘1518名员工的基础上,2025年将持续分层次、分批次、分阶段招聘400名大学生和3600名工勤技能人员,创30年来招聘规模之最。
内蒙古森工集团中层领导人员竞争上岗笔试 李鹏飞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