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山里还有这么漂亮的景色!”在四川乐山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新河村,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兴奋地感叹,“之前只知道这儿是个小山村,这次一来,完全变了样,吃喝玩乐样样俱全,民宿也有特色。”
曾经,金口河区的文旅产业规模小、层次低,游客来了又匆匆离开,很难留下。如今,这里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变化,全靠一位特殊的“当家人”——乡村“CEO”。
“CEO”破局 穷山沟变身网红打卡地
清晨八点,新河村飘起咖啡香。52岁的村民张贤娥穿上工作服擦着桌子,半山咖啡屋去年还是破砖房的墙面,如今“变装”,换上了全新色彩。晨雾从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里漫上来,把对面禅驿·峡谷院子衬得像幅灵动的水墨画。
过去由于传统村集体经济面临专业人才匮乏、市场化运作能力不足、联农带农机制薄弱等痛点,导致金口河区虽然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但在风光变现、山水生金上仍有不足。为打破文旅产业壁垒,唤醒“沉睡”资源变现山水,金口河区聘请文旅企业禅驿集团担任乡村职业经理人,整链打造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新地标——十里峡谷·新河驿。
“第一次来到新河村,我们站在山顶看峡谷,老乡们说‘这山除了石头还是石头,能咋挣钱?’”禅驿集团项目负责人胡云龙蹲在田埂上,掰着土块回忆,“但我们看见的是‘宝藏’。”他指着前方道:“正对着大渡河拐弯处,俯瞰便是壁立千仞、雄奇壮丽的4A景区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老房子依山而建,这不就是现成的‘崖壁民宿群’吗?”
说干就干。乡村“CEO”带着团队挨家挨户串门,与老百姓唠家常、讲政策、说规划。带领当地村民利用“老宅入股+改造分红”模式,原本散落山间的房屋迎来蜕变,青瓦土墙的老屋在保留原生肌理的基础上注入新活力,化身成兼具乡土温度与旅居美学的‘崖壁民宿群’,镶嵌在层峦叠嶂间。
“按照4A级宾馆标准依山规建崖壁酒店2栋,打造精品民宿5栋、青年旅舍2栋,累计新增床位148个。配套建设餐厅、咖啡吧、书吧、茶舍、露营、采摘等业态超3000平米,日接待游客能力突破了2000人次。”金口河区文体旅游局局长许英介绍。
集群链动 民宿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老板,两份豆花,一份小炒肉,一份血旺。”正午时分,禅驿·峡谷院子酒店门口的豆花饭店飘出阵阵椒麻香,饭店老板段付兵系着蓝布围裙在灶台间穿梭。铁锅铲与陶土灶碰撞出“滋滋”声响,身后的游客已经挤满了青石板院坝。
段付兵说,自新河村打造后,他家也在乡村“CEO”的指导下,吃上了旅游饭。随着十里峡谷·新河驿的名气越来越大,饭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乡村‘CEO’为新河村村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营指导建议,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的经营手续,确保村民们顺利参与项目。”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党委书记黄伟介绍,目前,乡村“CEO”已累计带领段付兵在内的10余户村民发展农家乐、烧烤、小吃等业态,让他们从“守着老屋种地”转变成了“家门口的生意人”,让厨房的烟火气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致富底气”。
当晨光漫进十里峡谷·新河驿,禅驿·峡谷院子客房服务员祝云菲正在熟练整理客房床铺。“以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回家当‘服务员’,走五分钟就能上班,每月有几千元的收入,还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小孩。”这是她在酒店上班的第二个月,指尖拂过床单,眼底满是笑意,曾经外出谋生的她,如今也成为了家门口“新职业”的受益者。
“引进乡村‘CEO’之后,为老百姓提供了40余个就业岗位,增加区域内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黄伟告诉记者,新河村以乡村“CEO”为纽带,重塑联农带农链条,建立“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机制。开发了民宿管家、非遗传承人等新型职业岗位,让村民获得了土地流转、务工薪金、股份分红等多元化收益,切实将峡谷风光、田园诗意转化为了“真金白银”,推动村集体经济从负债10万元升至年增收80万元以上。
当篝火在村里燃起,游客与村民手拉手跳起了彝族传统达体舞。这个曾被大山困住的彝家村寨,如今把山水资源变成了带不走的“聚宝盆”。只要路子对,石头缝里也能刨出“金疙瘩”,穷山沟也能奏响乡村振兴的幸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