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小城“00后”,如何“磨”出中国的芯片“针”?
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孙 超
楔形劈刀及其应用示意图 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芯片封装领域,将芯片内部微小的电路点与外部连接点“缝”在一起的“针头”,被称作楔形劈刀。它是半导体封装中的高值易耗品,一些行业报告显示,国内每年消耗量达百万支,市场规模达数亿元人民币。过去,高端楔形劈刀的制造工艺和市场份额长期被国外企业掌握。
团队研制出的楔形劈刀 资料图片
位于湖南中部小城市益阳的湖南城市学院,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一本院校。但这所学校的“00后”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勇于挑战业界难题。他们在湖南城市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副教授周理的带领下,一届届学生接力创新,致力于这一精密装备的研发制造。他们说,“平台固然重要,但关键是看你看了什么”,“打破怀疑的唯一办法就是拿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
团队以赛代练,不断打磨技术方案,始终瞄准创新创业。近年来他们先后荣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南省一等奖、国赛铜奖,“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国赛银奖等荣誉。今年5月,团队又获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未来产业赛道金奖。
团队部分成员正在实验室内讨论产品技术细节 孙超 摄
去年,湖南提出实施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七个一”行动,设置规模为5亿元的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出台《湖南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政策措施》,更让他们获得登上大舞台的机会和“真金白银”的支持。
如今,他们不仅完成了这一技术突破,还实现了中试量产。截至今年上半年,他们创立的企业已经销售出超过1万把楔形劈刀,销售收入达480万元。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单价的数字接近,但标价的单位,从美元变成了人民币。依托上下游产业链支撑,这个初创的企业,目前已具备生产四大类、50多种型号电子封装楔形劈刀的能力。项目还受到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投基金、长沙望城区创投基金等产业资本的青睐。
今年5月,团队获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未来产业赛道金奖 资料图片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来到他们的团队之中,实地探访国产的芯片“缝纫针”,是如何被一群“00后”“炼成”的。
总策划:吴齐强
本期统筹:颜珂
文字作者:孙超
出品: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南频道
投稿邮箱:rmrbkhdhnp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