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为民,润泽北疆。绰尔河水从科尔沁配水站出水池奔涌而出,沿391公里输水线路浩荡南下,注入通辽莫力庙水库,标志着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国家水网的关键骨干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宣告全线试通水成功。这项批复总投资为311.55亿元的内蒙古迄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历经6年建设攻坚,终于为蒙东大地送来解渴润生的“生命水脉”,标志着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跨流域调水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解南北水困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十三五”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引绰济辽工程旨在破解蒙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长期依赖超采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占内蒙古全区 45%。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南部工业发展受洮儿河、霍林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极限制约,两地发展长期受“水瓶颈”束缚。
嫩江支流绰尔河年均径流量超20亿立方米,地表水利用率仅为12.8%,天然“水囊”的优势与缺水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自20世纪50年代起,水利人擘画蓝图,2012年《引绰济辽工程规划报告》获批,这项“引绰尔河水,解西辽河之渴”的战略工程终从构想变为现实。
破万难攻坚
工程建设堪称凿山劈原,391公里输水线路中,183.59公里是深埋山腹的隧洞,这是工程最硬的“骨头”。建设者直面地下高压涌水、断层破碎带等风险,创下国产TBM整机组装最快纪录及同级别洞径日进尺、月进尺最高纪录。
文得根水库作为工程的“动力心脏”,历时56个月建成总库容19.64亿立方米的水利枢纽,不仅是内蒙古历史上最大水利工程,更是守护北疆生态与发展的国之重器。近3 万名建设者与8千余名沿线移民的奉献,让北疆大地“天堑变通途”。
惠民生永续
据规划,工程年平均调水量达4.54亿立方米,扣除输水损失后合计4.36亿立方米,其中1.49亿立方米润泽兴安盟、2.87亿立方米滋养通辽市,将彻底打破两地工业发展的“水瓶颈’。
输水沿线8个旗县市区、300余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8738平方公里生态退化区域将通过水源回补逐步修复,断流西辽河重焕生机的希望正在照进现实。这项超级工程,以中国智慧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跨流域调水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清流奔涌处,万物焕新生。这条贯通南北的“北疆水脉”,流淌的既是破解资源困局的发展活水,更是润泽万家的民生甘露,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价值,正随着滔滔江水融入蒙东大地的发展血脉,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永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