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区项目BIM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成果有哪些?”
“现在建筑行业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对我们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您有什么好的就业选择建议?”……
走进一线工地长才干,助力科技创新共发展。6月30日,为推动落实《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将“大学生看新重庆”研学活动课堂,开辟到中交一公局三公司万州上海医院新院区项目施工现场。校企双方围绕项目工程信息管理、技术创新应用、专业发展前景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加强启迪引领,实现“双向奔赴”。
正在建设中的万州上海医院门诊及住院综合业务用房项目,为重庆市级重点项目,占地约120亩,按1000张床位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分两期建设,目前已进入装修装饰和机电安装阶段。建成后将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在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围绕工程结构体系、统筹管理重点,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分别介绍了装配式制造应用、BIM建模技术落地、信息化管理体系等一体化建设情况,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从课堂走进工地,让理论融合实践。师生们在施工现场边走边看,边问边记,渐渐形成了“一对一”、“点对点”交流探讨场面。面对师生的提问,项目管理人员倾囊相授,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和盘托出,使他们拓展了思路、受到了启发。
交流越深入,思维越活跃。回到项目部驻地,师生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办公场所,询问工作生活情况,如同在内心埋下青春奋斗的种子,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憧憬与希冀。
前不久,万州上海医院项目积极开展了中交集团‘万名工程师进课堂’活动,“走出去”讲工程技术,讲中交故事。这次通过与驻地高校联动协同开展“大学生看新重庆”研学活动,“请进来”看一线工地,话行业发展,意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交流常态化长效化,践行央企社会责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项目高水平建造、万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会议室内,大家齐聚一堂,师生们再次就自己关注的话题、发展的方向,进行逐一发言交流,抛出“成长疑问”。
“专注专业的同时,要实现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并尽可能取得相关证书来加持。”“在校时打好基础、练好本领、做好准备,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底气找准发展的定位!”融入了项目管理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而来的工作经验感悟、中肯意见建议,成为化解青年学生成长焦虑的“一剂良方”,赢得了师生的认可,获得了阵阵掌声。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将研学活动的课堂放在一线工地,既是专业的契合,也是理想的碰撞。“聚焦师生所需所盼,竭尽央企所能所为。开展“技术风暴+发展探索”,不仅是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也是以实际行动打开了一扇扇看世界、看未来的窗。”看着学子们充满求知欲的青春面庞,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内心充满成就感。
收获“干货”满满,研学不虚此行。“通过研学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青年学生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信心动力,引导他们深入了解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独特个性魅力与无限发展前景,激发来渝留渝干事创业的向往和热情,在实践调研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为助力新重庆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重庆三峡学院带队的负责老师刘艳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