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慈善力量 广州市慈善会多举措推进“百千万工程”见实效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5-07-07 13:13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协作办公室指导下,广州市慈善会深入落实省、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工作要求,创新推出“善美乡村共融计划”项目,打造系列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乡村振兴慈善项目集群。据统计,2024年,广州市慈善会全年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支出超1.64亿元,累计帮扶广东省梅州市、清远市、湛江市等地958个乡村,受益超81万人次。

优化升级:从“单向资助”到“赋能共融”

在湛江乐民镇,全新改造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梅州蕉岭县新铺镇,敬老院设施升级让长者淋浴更安全;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中学,一道“爱的护栏”为学生筑起安全屏障......这些变化源自广州市慈善会“善美乡村资助计划”的精准投入。

2021年,广州市慈善会设立“善美乡村”项目,专项支持广东、贵州、新疆、四川等广州对口帮扶地区。2022年,该项目升级为“善美乡村资助计划”,通过“资助+自筹+帮扶”的多元模式,累计资助梅州、湛江、清远三地乡村振兴类项目31个,资助总额超383万元,涵盖公共设施建设、综合环境整治、乡村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厕所改造等。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一幅幅“善美乡村”的图景照进现实。

2024年,广州市慈善会开展“善美百千万”广州市第五届公益微创投活动,设置善美生态、善美生活、善美关爱三大板块资助22个项目,资助金额达202万元,项目服务惠及2.4万人次,开展活动超203场,撬动社会资源折合人民币逾148万元。同年12月,广州市慈善会联合广州市协作办公室将项目升级为“善美乡村共融计划”,联动湛江、清远、梅州三地帮扶村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持续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畅通网络捐赠、组织筹款活动等形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捐赠,筹得善款用于解决当地民生需求。据了解,2025年,“善美乡村共融计划(二期)”将重点围绕乡村教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绿美建设、养老服务投入、康养设施提升、困难人群关爱6大板块展开,目前已有46个乡村项目筹得超过46万元善款。

广州市慈善会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项目全新升级,着力实现帮扶理念从“单向资助”到“赋能共融”,资金使用从“输入”到“循环”的转变,引导受助乡村建立自主筹款机制,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精准施策:多元项目满足乡村多元需求

除了推进“善美乡村共融计划”,广州市慈善会还打造安居计划、爱蕾行动、绿美广州等多个品牌项目,形成覆盖居住、教育、生态等多维度的乡村振兴服务矩阵,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

“安居计划”切实提升乡村居住品质。墙面翻新、电路更新、厨房灶台更换,白云区钟落潭镇龙岗村的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老屋完成了改造,让龙姨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3年来,广州市慈善会“安居计划”累计为从化区、白云区等涉农地区189户困难家庭实现“安居梦”。通过创新“政校社”共建模式,以“校园善力量”慈善创意大赛为载体,联动高校学生为乡村困难家庭筹款改造,三届大赛合计联动 15 所高校 20535 名学生参与,累计筹集款物 137.14 万元,推动线上线下公众参与人次达 49.85 万人(次)。

教育帮扶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在广州,258名困难学生因“爱蕾行动”的助学帮扶得以安心求学。2024年,该项目投入89.2万元,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支持,其中,68%困难学生来自从化、增城等地区。据了解,“爱蕾行动”项目以助学帮扶为主线,通过心理健康服务、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支持孩子的成长。同时,发挥冠名基金作用,广州市慈善会(哈哈乡村画童慈善基金)捐赠建设“乡村画童美术馆”, 全国首批开馆的9座乡村画童美术馆覆盖黑龙江、新疆、西藏、贵州、福建及广东多地,为乡村儿童提供艺术教育平台。

守护乡村生态底色。广州地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慈善会联合设立“绿美广州生态建设” 专项基金,开发“绿美广州”互联网募捐小程序,上线“我为羊城添绿”“我为全运种棵树”社会募捐活动,将守护古树、唐鱼保护与同心林种植等生态项目转化为可参与的公益场景。截至目前,基金已成功动员社会爱心力量筹集善款逾3979万元。

2025年是“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开展15周年。15年来,广州市慈善会以每年6月“广东扶贫济困日”“6·30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依托,发出捐赠倡议,号召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累计对接慈善款物超50亿元。

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百千万工程”精准发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慈善模式,助力形成“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良好局面,让广大乡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责任编辑:姜晓丹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